本报讯(记者 王远柏)记者从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2022年8月,遵义师范学院张仁波教授团队在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时采集到一种茎很长的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植物,经查阅《中国植物志》及相关文献,并对比了国内近年发表的石山苣苔属植物,确定该植物为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的新种。张仁波教授团队于2023年4月在《PhytoKeys》期刊发表了该新种。
为纪念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吴征镒院士(2007年度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6月20日逝世),张仁波教授特将该新种命名为吴氏石山苣苔(拉丁名:Petrocodon wui F.Wen & R.B.Zhang)。
今年4月25日,习水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和张仁波教授团队再次到模式标本采集地对吴氏石山苣苔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到的吴氏石山苣苔只有1个种群,总共26株,个体数量极少。在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否还有其他种群分布,下一步将继续进行调查。
据了解,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同纬度大面积完整性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分布有各类生物4700余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物种基因库。近年来,保护区科研人员陆续发现宜昌橙、鹰雕、红嘴粟啄木鸟等多种新纪录物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