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时评

文化供给由 “大写意”到“工笔画”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贵州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各旅游景点井喷,各类文化场馆人气旺盛、客流不断。满足人们求知欲和探知欲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受人追捧,在假期创下了今年以来的单日入馆纪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在闲暇的假期展露无遗。

实现精神富有,文化建设打头阵。目前,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着力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的时代背景下,着力提升供需对接的精准度,把增进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重要标尺,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提供高效优质的文化供给。

在这个暮春里的“五一”假期,我省各级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百般红紫斗芳菲”,不仅延长服务时间,原来闭馆的周一也持续开放,还组织各类精品展陈、文艺活动……在城市书房读一本精彩的书籍,在广场上观看一场露天电影,在云端上欣赏一曲戏曲节目,在博物馆体验文创产品,甚至在景区听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如今的贵州,不断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正以更加合理的布局融入群众生活,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盈、丰富起来。

党的二十大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全面部署。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当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贵州因山水而美,更要因文化而兴。贵州坚定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积极拓宽文化惠民渠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让文化享受近在身边、文化体验触手可及、文化服务无处不在。

文化浸润城乡,文化点亮生活。连续多年举办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举办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文艺院团、农家书屋、文化驿站、城市书房及各类文化广场公园等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上“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文艺志愿服务,形成文化艺术空间矩阵,并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参与度与体验感,构建文化艺术万象之景。

在贵州,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公益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一场场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景区文娱巡演、民间文艺演出花开遍地;一部部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力作精彩不断。多层次的文化阵地、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样的文化形式,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文化供给,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群众尽享文化艺术之美。

4月17日,第九届全国省级、副省级城市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近年来,贵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后发优势明显,已经跃居全国前列。在基层,由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多彩贵州文化云联合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文化云驿站,也搬到县城文化广场,包罗万象的内容不仅能实现交互体验,而且还能24小时提供服务……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的点滴在贵州俯拾皆是。

进入发展新阶段,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要通过补短板、强网络、促融合等方式统筹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提高服务效率;要立足城乡特点,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让贵州文化建设由面上的“大写意”,成为更多个体能体会到细节的“工笔画”。

有趣的是,因为一部电影、一部剧、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古镇或者影视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非遗工坊成为游客体验地,文化产品不经意间为旅游种草,甚而成为旅游场景,文旅转化如此丝滑。文旅产业成为文化建设的衍生品,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贵州热门景区排名前10榜单中,因影视剧创作摄制而生的都匀秦汉影视城超过荔波小七孔,跃居为第二位热门景区。

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城乡文化的覆盖面,培育文化新热点、新场景、新地标,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实景图镶嵌文化“美丽拼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因文化而生的“美丽拼图”。

--> 2023-05-05 时评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2753.html 1 文化供给由 “大写意”到“工笔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