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把厂房的卫生打扫干净,装修材料马上送过来了。”近日,在梵净山腹地的松桃自治县孟溪镇乐嘉产业园,负责园区施工建设的雷景刚,正在工地上安排工作,再过一个多月,通过“莞孵松才”模式培养的100余名本地人才将到岗。
采用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理念,培养孵化本土人才。自2021年以来,松桃围绕产业园区企业人才需求,利用东西部协作的契机,深化政企协作,创新开展“莞松”支部联建,实施“莞孵松才”人才培育模式,将本土人才定向培育成新业态企业“技术员、业务员、管理员”,为产业发展建成人才“蓄水池”。
政府搭台:“人才孵化”走出去
去往松桃经济开发区,途中经过的团山、育才两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是安置了6000多人的大型社区,每天上下班时间,都有穿着工服的安置点群众出入各大厂区,其中贵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每天大约就有三四千名员工。
“不仅福利待遇很好,还让我们带薪参加技术培训。”2022年9月,该公司装配部员工陶绍峰作为公司第五批“莞孵松才”人才培养对象,前往东莞参加了半年的学习培训,现在已成为一名专业的组装技术工人。
乐嘉文创公司的母公司是位于广东东莞的一家玩具类企业,于2021年被引进到松桃。
松桃抢抓东西部协作政策机遇,借助东莞市资源优势,依托“东企西迁+东培西用”合作模式,将招商与引才结合起来,建立县级领导干部“专员制”“一对一”服务落地新业态企业机制,按照引进新业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及产业链人才需求,联合企业搭建东莞乐嘉文创总部“莞孵松才”人才培育平台、东西部支部联建阵地,订单式培育文创产业专业人才,以党建引领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东莞的“孵化器”企业里,受训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产业实操、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在企业管理上加强学习。”乐嘉文创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刘猛介绍,通过“莞孵松才”模式培育出来的贵州籍员工,已有20%走上了管理岗位,其他的通过考核后都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
企业唱戏:“基地主育”留下来
乐嘉文创公司移印部主要负责玩具色彩喷绘,负责技术指导的是年仅28岁的李能。“进厂半年,我就参加了公司人才培养项目,每个月公司都给我发5000元的工资带薪培养。”李能说,进入公司一年后,“莞孵松才”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熟,公司不仅在东莞设立孵化基地,还把培训导师请到松桃基地来,不用去东莞就能参加培训,自己很快成长为一名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乐嘉文创公司内,像陶绍峰、李能这样通过“莞孵松才”成长起来的员工还有很多,从最初到东莞培训,学成归来回流到松桃,转变为在松桃基地大本营就可以孵化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以基地本土自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我们去年底招聘的两批100多人的员工,现在已经通过‘莞孵松才’完成了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预计孟溪的产业园建好后,培训合格的都将被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将成为新厂的管理人员。”刘猛介绍。
人才赋能:培用结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成立仅两年,带动5000多人就业,产值突破1.7亿元;能带动1000人就业的孟溪分厂已建成,还有一个月装修完即可投用;占地近百亩的二期已经完成场平等工作,计划再新增7000至1万人就业……
在乐嘉文创公司发展的“上升曲线”中,以党建引领探索出来的“莞孵松才”人才培育模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为了做好‘莞孵松才’这项工作,我们在组织建设、经费保障和人才回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涛介绍,为强化人才培育,松桃出台一揽子扶持计划,不仅补贴文创人才全程培育培训费用,解决培训来往费用,培训时长超过1个月的还享受1000元以上稳岗补贴,彻底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同时,培训人员完成培训课程后,经考核合格签订聘用合同,入职定向人才培育订单企业并担任管理、技术、营销人员,入职薪资按照每月不低于6000元发放。自“莞孵松才”行动实施以来,1500余名文创产业人才聘用签约率100%,最高薪资达每年20万元,实现了“定向培育+定向聘用”完美闭环。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松桃与东莞联合强化“阳光雨”党建品牌打造,将帮扶地党组织、企业党组织、企业落地辖区党组织联动起来,企业日常党建工作由松桃县委组织部包保,手把手指导企业组建非公党组织,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组织周围,乐嘉文创公司仅2023年就有20余名年轻职工写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莞孵松才”模式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
目前,松桃已建设“莞孵松才”基地3个,组建2个党支部,匹配文创领域专业技术导师人才35名,搭建实训场地14个,实训工位13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