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不但替代进口,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贵州制造已经走向世界舞台!”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陆萍说,贵州在钢丝绳领域打破多项国际垄断,不仅解决了“卡脖子”的行业难题,更让世界看到贵州制造的力量。
工作不乏枯燥,但陆萍引以为傲:“我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造绳子,是可以牵住一座大桥、托起一座体育馆的钢丝绳!是和载人飞船上天、随海洋钻井平台入海的钢丝绳!”
2000年,陆萍从原贵州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钢绳制造行业。4年后,陆萍与同事们着手研发密封钢丝绳新产品,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大家凭借在钢丝绳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始了艰辛的自主研发历程。
“为了不断地进行调试,我们在生产现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本以为已经捻制成型的产品,一下生产机台‘唰’地一下就散了。”陆萍回忆,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大家越挫越勇,耗时半年成功研制出了新产品。“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欧标水平,并在矿山、索道和空间建筑结构领域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
2012年,贵州提出了主导ISO2408钢丝绳国际标准的项目提案。此前,在钢丝绳行业还从来没有中国人来主导过国际标准。
没有任何经验、国际化差异、7个阶段国际专家的提问和质询……起草一项国际标准的难度,无异于要翻过一座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我们历经5年的时间,进行了数百次的技术指标试验验证,从中国江阴到英国伦敦、再到美国芝加哥,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完美的草案、充分的技术指标论证,赢得了国际专家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出色地完成了国际标准的起草任务。”站在讲演台上,陆萍自豪地介绍,他们以永不服输的精神,代表贵州实现了我国钢丝绳行业主导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地方都应用了自主研发生产的钢丝绳,包括正在建设的超千米级大跨径悬索桥——纳晴高速牂牁江特大桥,也将应用贵州自己生产的“高强度镀锌铝稀土合金密封钢丝绳吊索”的钢丝绳材料。
“每次回老家,经过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世界级大桥时,看到我们的产品支撑起一座座桥梁,我从心底感到骄傲和自豪!”陆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