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市王坝村驻村干部刘艳:

不负心中热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春夏之交,贵阳市乌当区王坝村,一个个蔬菜大棚渐次排开,田间地头一片新绿,处处生机勃发。

“注意间距,打窝不要太深。”玉米制种基地里,刘艳蹲在田里,一边示范种苗,一边嘱咐村民。

29岁的刘艳,是村里的驻村干部。今年3月,惠及全体村民的王坝村“1+1”混合所有制公司成立,玉米制种是该公司发展的首个项目,由于缺乏技术员,懂技术的她主动承担技术指导。

“种了二十多年玉米,最近经过刘老师指导,才知道有这么多讲究。”村民们看着刘艳,眼神充满信任。

对刘艳而言,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极为可贵。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艳本科和研究生所学都是畜牧类专业。从选择学农学开始,她便立志为广袤乡村贡献力量。

2019年,刘艳进入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两年后,她主动申请成为驻村干部,只身来到王坝村。

王坝村蔬菜种植面积多达2000余亩,种植历史悠久,不少人都是“土专家”。起初,这个瘦小的女孩来到村里,很多村民并不在意。

“你这个小姑娘,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的进组路太窄,拉菜不方便,能帮我们拓宽吗?”刘艳入户开展工作,塘口组种植大户胡思贵向她提出需求。

刘艳明白,要帮助村里发展,光有技术还不够。于是她多方联系协调,申请到了70余万元的衔接资金,为塘口组重建近2.7公里道路。

养殖业是王坝村的短板,刘艳决心运用自身所学,壮大村里的养殖产业。

如何让大多数村民掌握养殖技术?除了随叫随到入户指导外,刘艳还反复开展养殖培训,授人以渔。

“不管多晚,只要刘老师在村里,一个电话她就上门帮我家的牲口看病,没有一句怨言。”刘艳驻村以来,村民苏正伦再也没去镇上找过兽医。

眼下,在刘艳的帮助下,村里的奶牛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从考察、选种到防疫,每个环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经过反复思考,在王坝村果蔬种植产业发展道路上,刘艳也有自己的见解。“村里种植的大多是传统蔬菜,卖不了好价钱。”刘艳思忖良久,开出王坝村果蔬产业发展良方:招商引资、优化品种。

在她的协助下,贵州裕福生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君之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资王坝村,带去了草莓、羊肚菌等种植项目,帮助王坝村果蔬产业实现高附加值多元化发展。

驻村苦吗?这个问题,记者在刘艳的朋友圈找到答案:“2022有苦有甜,是艰难的一年;2023期望满满,愿不负心中热爱。”

--> 2023-05-0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贵阳市王坝村驻村干部刘艳: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2667.html 1 不负心中热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