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4月20日,春风和煦,在施秉县城关镇建国村200亩林下魔芋基地,务工群众忙着种植魔芋,昔日的荒地如今已是产业兴旺的景象。
“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元不是问题。”今年施秉县2条万吨级鲜魔芋加工生产线投产,县内贵州中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华垦沃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保底回收魔芋,让建国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文底气十足。
2019年以来,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施秉县引进林下魔芋种植,把魔芋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发展,并相继引进集优良种子培育、农作物种植、技术开发与服务、农产品加工、商品销售等于一体的贵州中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以魔芋种植、加工为主的贵州华垦沃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善产业链条。
魔芋产业也是施秉县“十四五”产业规划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今年2家企业在施秉的2条万吨级鲜魔芋加工生产线投产,实现施秉县魔芋全部就地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在贵州中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溪乡群众排队领取魔芋种。“当地政府从公司采购了5000斤魔芋种,免费发放给脱贫户种植。”贵州中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说,公司提供技术并按保底价回收,让农户有信心发展产业。
“公司从林下魔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入手,不断完善产品加工和科研体系,拓宽销路,逐步发展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王刚说,2021年,公司带领群众流转山林加入发展魔芋种植产业,建成2000亩林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并在甘溪乡建魔芋良种中心2个,在施秉县桃子湾工业园区建魔芋精粉加工厂1个,年生产魔芋精粉200吨以上,年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可实现税收60万元以上。
魔芋种植有序推进,生产加工如火如荼。走进贵州华垦沃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鲜魔芋在自动流水线上经清洗去皮、浸泡、切片、烘干等工序后,变成魔芋干片,再通过机器研磨,完成粗加工。
“为延伸产业链,今年公司积极对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每年投资500万元助力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建成的1条万吨级鲜魔芋加工生产线,把鲜魔芋加工生产为魔芋丝结、素毛肚、魔芋醋饮品等多种产品。”贵州华垦沃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成荣说,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以上,综合税收2000万元以上,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种子培育和技术推广,在施秉县马号、双井、杨柳塘等乡镇发展魔芋种植6000余亩,同时还在镇远、三穗等周边县市推广种植、收购魔芋。
企业加油干,政府倾心扶。去年以来,施秉县投入涉农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魔芋产业种植,两家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方式,在施秉建设魔芋示范基地8个。“2条万吨级鲜魔芋加工生产线投产,在延伸魔芋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增收渠道。”施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乾国说,下一步施秉县将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等开展合作,打通魔芋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条,推动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