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
“我们给每只鸡都佩戴了‘身份证’,能实时监控每只鸡的日龄。”在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乌蒙玄凤智慧养殖基地,负责人陈德辉站在鸡舍旁边,打量着活蹦乱跳的乌骨鸡说。
陈德辉口中的“身份证”,就是养殖基地给每只鸡脚上佩戴的NFC脚环,通过数字监控,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和客户可以通过打开手机“乌蒙玄凤”小程序,随时了解鸡的生长情况。
乌蒙玄凤智慧养殖项目是在广州天河区与致公党中央机关的合力帮扶下,在双堰社区打造的200余亩林下智慧养殖基地,通过使用小程序,打造全程可视化养殖和销售系统。依托智慧养殖,双堰社区已有550余名村民入股参与项目,户均增收近万元。
双堰社区的智慧养殖基地是毕节市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毕节市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建设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标杆示范项目。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联尚)位于毕节高新区,是一家集LED灯丝光源、G4/G9/R7S成品、城市亮化产品生产研发及销售的企业。走进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已投产的全自动智能数字化生产线正在生产。
“自从生产设备完成数字化转型后,现在一个工人就能负责一条生产线,生产效益大大提升。”贵州联尚财务总监戴小玲介绍,2022年底,贵州联尚完成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转型,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自动智能数字化生产线140多条,实现了企业数据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一体化。
去年,贵州联尚还入选2022年贵州省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项目。贵州联尚计划进一步提升智能数字化水平,将生产线扩建到150条。
为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组织移动、联通、航天云网、乌蒙云等服务商深入联尚公司、黔希化工、明钧玻璃等百余家企业开展入企诊断服务,为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等方面提供详细诊断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毕节市已培育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项目21个,培育融合示范项目190个,已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企业275户,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个。
“我们建设完成的景区综合管理平台,可集成横向管理部门的天气、环保、交通、运营商、旅游大巴、GIS地理信息等数据,纵向管理部门的旅行社电子行程单、资讯网等信息。”毕节市织金洞国家5A级景区负责人刘海波介绍。目前织金洞景区已建立完成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游客可在景区网上统一展示预订和支付门票、酒店等旅游产品,实现信息共享,便于统一指挥、调度,形成高效的智能指挥管理系统。
织金洞景区在对游客中心、观光车道、旅游厕所、景观绿化等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完善了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增设了综合安防、报警求助、信息安全、电子售检票、停车管理、信息发布等系统,有效提升了景区旅游接待能力,有力保障了游客出行安全,让游客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全国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织金洞景区在今年春节期间迎来客流高峰,景区客流同比增长300%,门票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80%。
数字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数字产业生态逐步丰富。“我们将以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优化重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努力推动毕节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更大成效。”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桂祥友表示,毕节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已达39.8,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作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