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盘州坪地乡

一叶茶拓宽乡村振兴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胡耀元

清晨,万籁俱静,盘州市坪地乡七官营村的坪地春香茶叶基地里,弥漫着令人沉醉的茶香。

“采茶喽!”山坡上传来的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采茶工人们身背茶篓走进茶林,轻掐嫩芽。双手飞舞间,不一会儿工人腰间的茶篓里已堆成了“小青丘”。

近年来,坪地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着力推动成立茶叶行业协会,成立工作小组,积极帮助茶叶企业协调解决厂房、土地、贷款、用工、品牌宣传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消除后顾之忧。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5500亩,一叶春茶,带动当地900余户农户增收。

这叶春茶的故事,还要从11年前,七官营村的村民赵燕说起。

2012年的七官营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村里男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妇女则留在村里照顾家庭,农忙后,无事可做的村民只能闲暇在家唠家常。

原本,赵燕和丈夫在外做生意,靠着勤劳,手上逐渐有了积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夫妻俩回到家乡。赵燕的丈夫继续在附近做工程,赵燕则在家照顾孩子。时间长了,她发现农闲时村里妇女没有事情可做,也没有收入。“就思考能不能发展一个产业,让闲在家里的妇女有份收入。”赵燕说。

七官营村背山面水,气候湿润,海拔适中,且常年云雾缭绕,是种茶的好地方,并且赵燕的堂兄是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种植技术可以向他请教。

赵燕的想法得到乡里的大力支持,2012年,她流转了400余亩土地种下茶苗建设茶叶基地,还带动村民种了98亩茶叶,从种植到管护,赵燕亲力亲为。但第一年茶叶基地就碰上了旱灾。“123天没下过一滴雨,心里很急,天天在山上寻找水源。”赵燕说,引来的山泉水先送到村民的茶园,“我不能让信任我跟着我种茶叶的大伙吃亏。”

旱灾后,村民的98亩茶叶保住了60多亩,而赵燕的400多亩茶叶只剩下39.8亩。幸运的是,在盘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坪地乡的帮助下,2013年,她又补种茶叶400余亩。

此后,赵燕的茶叶基地发展迅速,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寨,成立了茶叶公司和加工厂,当地和周边村民有了务工的地方。

64岁的乌蒙镇大坪村村民周会竹,每天都走路到七官营村采茶。“我们这个年纪外出务工找不到工作,在这里采茶一天下来收入八九十元不成问题,不仅挣钱,还可以带孙子。”

目前,坪地乡有3家茶企和1家合作社,茶产业带动周边劳动力3000余人就业,带动每个就业家庭增收3500元以上。下一步,坪地乡将紧紧依托邻近乌蒙大草原景区这一优势,充分发挥茶产业作用,打造茶旅融合的小镇。

--> 2023-04-25 盘州坪地乡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2137.html 1 一叶茶拓宽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