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相 翟清娇
2021年5月11日,黔南州选派1319支驻村工作队、5019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接过接力棒,奔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线。
时光荏苒,在开展驻村帮扶的700多天里,驻村工作队员忙碌在乡间田野、房前院坝、村委阵地和争资跑项、打通市场的路途中,以时不待我的姿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
人尽其才抓成效
因坝区早春蔬菜闻名的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苏丹担任第一书记;长期受洪涝灾害困扰的平塘县大塘镇胜安村,派驻了来自水利系统的“小范书记”范畴廷;定位发展贵阳近郊游的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迎来媒体宣传经验丰富的干部李发庆……
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科学选定帮扶单位、精准选派驻村干部至关重要。黔南坚持分级选派、县级统筹、集中派驻原则,明确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农业部门帮产业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按照1名第一书记、2名驻村干部和选调生、科技特派员、网格员等若干下沉干部“1+2+N”模式组队帮扶,对1319个村实现全覆盖。
“我们将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1次、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1次、其他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1次到村调研指导量化进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对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反映差的,派出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不能评为优秀。”黔南州委党建办有关负责同志说。
一人驻村、全员帮扶。派驻干部与选派单位实行责任、项目、资金、人员“四个捆绑”机制,避免“一派了之”和走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发生。
多元培训蓄动能
为驻村干部充电蓄能,黔南整合各级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每年举办约200人规模的州级培训班,示范带动12县(市)全员培训,两年来共培训覆盖1万余人次。
“我一副大嗓门,无论天晴下雨,喜欢穿着红马甲、拖着流动音响,和驻村干部们走村串寨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光头强”书记王文杰向新任驻村干部培训时说;瓮安92支驻村工作队“擂台比武”,晒成绩单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州级制作3集“乡村振兴小课堂”动漫微视频,州县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学习人数上万。
“一对一”试岗帮带、邀请优秀第一书记现身说法、制作微动漫微视频等多元化充电方式,为驻村队员抓实基层治理、集体经济、返贫监测等提供了扎实的实战指导。
真蹲实驻谋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派驻长顺县核子村第一书记杨梓豪,依托单位资源争取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支持,开发建设核子村数字农业系统平台,推动全村300亩茭白种苗繁育基地“智慧升级”;
5年如一日派驻独山友芝村,争取帮扶项目资金900多万元,为群众修建活动场所、通组路、蓄水池、安装路灯的第一书记莫光胜;
引导村民发展蓝莓,帮助种植户销售5万余斤,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的“蓝莓书记”唐仲标;
…………
他们让1319支工作队“驻村更助村”的精神在黔南大地扎根。找准思路推产业、找资源引项目、用科技促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运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共建美丽乡村。2022年,全州驻村工作队共协调争取项目4031个、涉及资金4.57亿元。
严管厚爱树导向
黔南落实驻村干部2年任期制,严控轮换调整比例,除驻村满2年、工作调动、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履职、需召回等情形,一律不予调整。
健全完善关怀激励机制。对标落实第一书记每人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兑现驻村干部每月1100元生活补助、每月定额报销2次交通费用,落实健康体检、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驻村干部安下心、沉下身、干实事。
科学设定考核办法。围绕驻村履职表现和出勤守纪情况,驻村年度综合得分考核评定采取百分制,日常考核占20%、半年述职占30%、年终考核占50%。2022年,参与考核的中央和省州县镇各级选派干部为4710名,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1395名。
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黔南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在上一轮乡镇换届中选拔44名驻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022年提拔驻村干部或有驻村经历的干部196人,2023年共向省级推荐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两优一先”推荐表彰对象39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