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发扬)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由同一人担任的“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34.5%提高到99%,如何管好1262名“一肩挑”人员?黔南州通过严把入口关、思想关、监督关、激励关“四关”,确保“一肩挑”人员挑得起、挑得稳、挑得好,着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严格政治审查,把好“入口关”。针对“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34.5%提高到99%的实际,坚持“凡进必审”,科学制定村干部任职“十项资格条件”和“十项负面清单”,深化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支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先后组织纪委监委、组织、政法等部门对全州1262名“一肩挑”人员开展2轮资格联审联查。
强化教育培训,把好“思想关”。按照全员、精准、有效的原则,印发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采取“业务培训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委托培养一批、学历提升一批、典型选树一批”“五个一批”方式,进一步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022年,先后组织88名“一肩挑”人员开展跨县跨省交流学习,120余名“一肩挑”人员到县(市)机关跟岗学习。同时,加强“一肩挑”人员廉政教育,乡镇党委每年至少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廉政谈话,督促“一肩挑”人员强化纪法意识。
健全管理制度,把好“监督关”。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定期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等相关情况,确保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动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纪委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民生监督员“多员合一”,强化村级事务监管。推动纪检监察力量下沉,每个届期对村级组织开展全覆盖巡察,并加强对重点村的提级监督。
加强关心关爱,把好“激励关”。加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政治激励、表彰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近3年,7名村干部获得国家级表彰,86名村干部获得省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