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弘弢)4月7日,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到赤水河流域大屯乡河段,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保护活动。投放现场,50万尾鲢鱼、草鱼鱼苗被投放至赤水河流域大屯乡河段中。
据悉,此次增殖放流资金是由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行为人缴纳的生态损失补偿金,共计22.1万元。
据介绍,今年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该区农业农村局到赤水河流域,建立了全市首个增殖放流基地,同时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让广大志愿者参与检察院日常办案、公开听证、案件回访、增殖放流等日常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赤水河的天会更蓝、水更清、生态更好。”“益心为公”志愿者夏同达深有感触地说。
增殖放流活动是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司法体现,既惩罚了非法捕捞者,也恢复了生态健康,达到了警示教育目的,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该区将强化执法协作杜绝边放边捕,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落实,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江碧水,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