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凯茗 邓冰)近日,记者来到凯里市鱼洞河流域平路河煤矿旧址,原有采矿洞口已被钢筋水泥封堵,此时正值春花烂漫时节,矿山上春意盎然,矿井旁小河潺潺,各色山花点缀其中,犹如一幅春日美景油画。
凯里市鱼洞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凯里市将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积极寻求污染治理方法。
2021年3月初,经我省相关专家推荐,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邀参与鱼洞河流域废弃煤矿区水污染的治理项目。接到邀请后,作为我省本土企业,本着担当社会责任的工作思路,迅速派出由公司技术骨干组建的工作小组进驻项目现场。
工作小组进驻现场后,结合鱼洞河流域煤矿开采后的遗留问题现状,运用自身专利技术,首次提出“望、闻、问、切”的勘查工作方法,和“追、堵、截、围”的煤矿废水“成因—源头式关水生态污水治理法”。
“成因—源头式关水生态污水治理法”的对症下药,使得凯里鱼洞河流域废弃煤矿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治理费用大幅下降。在两年的时间里,工作小组共设计了黄坝、平路河、顺发等十处矿井的治理工作,经过雨季检验,有六处达到了治理效果;与之前的治理项目相比,降低项目直接成本约68%且无需后续维护,减少上亿元投资。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贵州本土企业,立足我省实际,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治理煤炭水污染的方法。
“这几口井治理完后,我们还收到一些感谢信,以前那个地方没有鱼的,现在老百姓可以在河边钓鱼、游泳了。”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鱼洞河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彤标告诉记者:“我们作为本土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能为保护贵州的绿水青山出一份力,是我们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