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贵安17座新建的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行阶段,一辆辆载满生活垃圾的转运车,经各区域分类分拣中心,再到垃圾焚烧发电厂,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干净整洁,在贵阳贵安绘出一幅绿色发展蓝图。
2022年6月,贵阳贵安提出聚焦“五个环节”加快构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为打通垃圾投放到终端处理过程中分拣转运的壁垒,要求新建及改造36座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其中,由贵阳城投集团实施建设12座、改造提升15座,其余9座由有关区县建设后,划转至贵阳城投集团主导运营。
贵阳城投集团闻令而动,围绕“掌握第四环节,管控第五环节”的要求,紧锣密鼓推进贵阳贵安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建设运营各项工作。
夯基固本蓄内力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贵阳城投集团联合各参建单位抽调专业队伍,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反复论证。
期间,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的贵阳城投集团下属贵阳市城投环境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尽量远离居民区、运输便捷等选址标准,与有关部门多次研究项目选址事宜。“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杜绝边开发、边施工、边办证的情况发生。”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经过各方历时1个多月的努力,垃圾分类分拣中心选址工作顺利完成,各分拣中心项目施工手续一一落地。
为了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贵阳城投集团在加强项目研究、论证的同时,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对项目规划方案总图和施工图进行了预审,及时优化方案,调整不足,有效缩短了审批周期。
此外,还通过积极获取政策性贷款、生态环保基金、政府专项债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到位资金超1.9亿元,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工人工资的按时发放。
强化统筹聚合力
贵阳贵安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项目总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7050吨,覆盖范围涉及贵阳市13个区(市、县、开发区)和贵安新区,整个垃圾转运体系庞大、网络密布。
接到建设任务后,贵阳城投集团第一时间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各类专班对接开展规划选址、土地房屋征收等工作。
立足在建分拣中心分布点多面广的特点,贵阳城投集团制定“一中心一方案”,建立集团主要领导“三天一调度”、分管领导“日调度”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转运站已平安封顶,正在收面并铺盖保温薄膜。”“气温下降很快,升温措施是否到位?”……建设中,各工作群深夜仍然在热烈讨论,各项目负责人每日汇报现场进度、提出困难问题,集团主要负责人在线指挥,全天候关注项目建设情况。
去年9月,各项目受疫情影响造成施工进度拖延。其后,贵阳城投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增派人手、加大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全天开足马力生产,将失去的工期抢回来。
期间,各项目管理人员24小时驻守现场,看进度、查质量、盯安全,将建设任务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扎实开展工作。
未雨绸缪添动力
在建设过程中,贵阳城投集团提前谋划运营事宜,精心研究出一套“组合拳”——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夯实项目运营保障。贵阳城投集团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贵阳市京环城投环境资源利用专业运营公司,通过统一管理、统一人员、统一车辆、统一线路等方式,有效提升贵阳贵安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处置能力水平。截至目前,项目运营团队已分批接受专业培训,陆续入驻各分拣中心开展试运行工作。
畅通机制、信息共享,构建垃圾处理“一张网”。贵阳城投集团计划通过建立完善由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监管、贵阳城投集团统一运营、信息数据统一平台、社会企业参与统一市场化运行的“四统一”管理体系,将终端数据与全市垃圾分拣系统打通,全面提高各分拣中心科学化、系统化运营水平。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贵阳城投集团综合考虑贵阳市各区(市、县)辖区分拣中心规模、垃圾运输距离等因素,制定“一区一运营方案”,实现成本与效益最大化。目前,针对各区(市、县)的个性化运营方案已制定完成,特许经营期限内预计总产值为80亿元。
贵阳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益彬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锚定“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加快推进剩余未投运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届时,通过对36座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实行统一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集约运营,有效改善城区卫生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