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美,重在天下大同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是“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相处之道;清明之美,在于溯本求源的感恩美学,是时节规律里的茅台美学。
自古到今,不论是智者先贤还是如今的茅台人,都在追求仁爱感恩、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本次的感恩大典分为知善学之径、践善行之路、赴共美之行三大板块,展现茅台敬天爱人,追寻大道,酿造美好的成长历程。通过再现儒学圣人孔子在杏坛“传道授业解惑”的戏剧情境等虚实结合、古今对撞的方式,用古朴的乐器演奏和舞台意象呈现孔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打造极具沉浸式与仪式感的实景感恩思源之旅。
绵延千年的感恩文化是使人们产生共情的根基。除了感恩文化的重塑与演绎,大型原创实景音乐主题话剧的表演也为大典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全新的表演形式突破了古典音乐的圈层限制,使得“远在天边”的传统经典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种集表演、朗诵、戏剧、音乐等各类试听于一体的方式,使儒家文化“鲜活”了起来。
从茅台文化之境到儒学文化之景,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与茅台感恩文化完成了碰撞、交叠、融合,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感恩对话在人们眼前展开。
“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我们理应需要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恩节’,以促进感恩文化集聚释放、凝聚民族团结磅礴力量、推动伟大事业赓续绵延。”在阐述感恩文化时,丁雄军如是说。
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赓续传承之道,凝炼文化之美。作为中国酒文化的极致表达者,在茅台的历史深处,有着充足的优秀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乃至“美”的资源,可以开发、开掘;作为中国酒业的头部企业、头牌公司,茅台也有丰沛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在紫线发展、“文化茅台”的建设中展现巨大的感召力、建构力。这是茅台的文化自信,也是茅台对时代与社会的巨大使命。
事实上,近年来,茅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将自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感恩大典”为载体,提炼展示中华感恩文明,将顺天敬人、礼赠八方的精神和文化精髓嵌入到茅台人的认知与行为中,以不同的主题、形式和内容,演绎了一场场礼乐交融的文化盛典,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大文化观”,不断丰富了茅台品牌的内涵。不仅如此,茅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使得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播更广,影响更深,并逐步构建起具有茅台特色的文化体系。
通过这一场感恩大典,我们可以看到,打造新节气IP的茅台,让文化为茅台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推动伟大事业赓续绵延。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风早已止息,但它还保留在风中的姿态。孔夫子雕像下,一个洋溢着“美文化”的“美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