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热闹,真是难忘的经历。”3月21日,在天柱县注溪乡“注溪社节”活动上,来自注溪乡边界的湖南新晃县贡溪镇上田村村民杨万友难掩兴奋之情,他说,“自受邀参加活动起,就做足了表演准备,活动既展出了风采,更赛出了两省侗族同胞奋力拼搏的豪情。”
注溪乡依托资源禀赋,利用省级非遗“溜溜歌”和“社节”这“两个宝贝”,将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成立非遗传承协会、组建民间山歌队、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聚集化发展,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2023年第一季度,全乡乡村旅游接待2万余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40余万元。
这是黔东南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实践之一。
作为文化之州,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节庆文化、非遗文化等源远流长。借势而为,黔东南州主动探索“文化+旅游”“旅游+”等发展新业态,通过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四大行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激活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
同时,借助“冬游贵州”“春游贵州”“黔东南人游黔东南”等惠民措施,发放文旅消费券、黔东南旅游年卡,开展“水韵贵州”中国施秉独木龙舟节暨“佛黔文化旅游周”“镜头发现黔东南”摄影和短视频大赛、“畅游家乡黄金季”“粤港澳大湾区百万游客打卡黔东南”等活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推出9条黔东南旅游精品线路,开通粤港澳大湾区百万游客打卡黔东南“桥头堡专列”等。
如今,镇远古城晋升国家5A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镇远古城文化步行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黔东南州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东南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明显、厚积薄发。
数据显示,目前,黔东南州4A级以上景区19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8家;2022年,全州共接待游客6266.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9.23亿元,接待过夜游客量1447.73万人次,占比23.1%。
号角铮铮催奋进,战鼓声声启征程。黔东南州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东西部协作、“桥头堡”多重利好,抓龙头引领、强区域合作,拥抱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通航城市、沪昆高铁、贵广高铁通行城市等重点市场,倾情推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大餐,努力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