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唯
去年以来,贵阳市白云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纵深推进产业新城、品质白云建设。区委、区政府按照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市旅游产业化“六抓”工作要求,奋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速发展。
2022年,全区旅游接待游客553.18万人次,较上年提升2位,实现旅游收入58.68亿元,较上年提升4位。过夜游客量71.81万人次,同比增长40.27%,增速排全市第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额完成1489.9万元,同比增长15.99%,增速排全市第一。在全省88个区县一类区县(30个)旅游产业化综合测评中较2021年上升19位。
强化产业支撑
“正是踏青赏花的季节,来玩的游客一茬接一茬,建议提前预订烧烤桌,临时来怕没位子。”3月28日一早,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蓬莱村村民莫子兰一边清理花圃,一边接了好几个预约电话,“2020年,我和姐姐返乡创业,以种植花卉为基础打造了这座花园,于2021年6月对外营业,接待游客烧烤野炊。”
曾经的蓬莱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近年来,依托蓬莱仙界景区项目的不断建设升级,这里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饮业、民宿业、零售业等30余家。目前,该村正以获批“贵阳贵安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白云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2022年,该区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持续夯实发展根基,全年培育旅游及相关企业上规(上限)11户,总数达61户;引进并启动建设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实现高端住宿业零的突破;培育避暑度假精品酒店银兰级1家,铜兰级1家,省级最美民宿1家;推动旅游平台企业马蜂窝贵州总部落地白云;蓬莱仙界·蘑力小镇开园迎客,通过举办白云端午文旅周活动、彩灯艺术节等,收获了不少人气与好评。
丰富旅游业态
扑面而来的绿意,成片的时令花卉。走进白云区泉湖公园,有人健步走、有人放风筝。作为国家4A级景区,这里已成为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是白云区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吸引更多游客在游玩中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泉湖公园从2017年1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持续走热、亮点频现:环湖映画、水玉长桥等景点融入生态及民俗文化;最高可达80余米的大型水幕电影,配合绚丽灯光效果,让平静悠然的湖面瞬间转化为潮流时尚的舞台;沿线的梵华里商圈以开放式的商业布局提升消费能级……
旅游业态的悄然变化,离不开白云区的探索努力。2022年,该区倾力推动“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数字+旅游”行动、“体育+旅游”行动、“都市+旅游”行动、“乡村+旅游”行动、“工业+旅游”行动、“研学+旅游”行动,谋划并启动马蜂窝数字文化产业园项目,积极引进NBA(中国)寒武纪文体公园项目落地白云,推进曹关智慧社区运动综合体建设;举办“追梦中国·健康你我,2022中国线上全民健步走(跑)”大赛,成功创建蓬莱仙界景区为贵阳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燕京U8啤酒大篷车路演”“草莓音乐节”“点亮夜经济·玩转避暑季”等主题的50余项文旅节庆活动轮番登场;“野地部落”“一合园林”等一批城市乡村露营营地接踵而来;沙文镇靛山村获评2022年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冷水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称号;引进社会资本激活贵铝老厂区,打造集艺术展览、艺术娱乐、艺术时尚打造等业态的工业风消费新场景“开始文化艺术区”;推出金杨油脂、蘑力小镇、牛场乡石龙村等研学线路,累计接待社会团体46个。
提升服务质量
要说能代表白云特色的美味,“艳山红老奶粉”当属其中之一:43年老字号,用特制红油辣椒搭配肉末、脆哨、酸萝卜等“灵魂”辅料,再加一个用猪油煎的溏心蛋……这一碗粉“嗦”起来,默默俘获了不少人的胃,也成为当地人口耳相传的特色名小吃。
2022年,为广泛宣传推广像“艳山红老奶粉”这样的白云区特色美食(小吃),提升区域美食知名度、美誉度及影响力,白云区举办首届“云尚生活 邀您品味”特色美食(小吃)评选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投票评审,最终从近百家餐饮企业中精选出30家特色美食获评“白云区特色美食”,艳山红老奶粉、陈记烤鱼、福源康全牛馆、火动力厨房等纷纷上榜。
推进旅游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水平的旅游服务质量。去年以来,白云区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成新增1个I类示范性旅游厕所;开展白云区首届“云尚生活·邀你品味”美食评选活动,评选出白云区30家特色美食并授牌。成立白云区酒店行业协会,提升白云区酒店管理品质;全年开展文明服务40余次,文明旅游培训活动50余次;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黔锋行动”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1400余次,检查企业700余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