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剑
在贵阳,有一对被鸟类研究者和爱好者亲切称为“鸟姐”“鸟哥”的夫妻,他们为调查和监测贵州省鸟类多样性及种群数量变化,10多年来一起深入全省各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记录下数百种鸟类,基本摸清了贵州鸟类的家底。这对夫妻就是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的匡中帆和贵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吴忠荣。
一次偶然,夫妻俩爱上鸟类研究
吴忠荣曾就读于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学的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1997年毕业后进入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工作,1999年,匡中帆也进入该单位。两人在同一个单位上班,熟悉后产生感情,于2002走进婚姻殿堂。2005年,吴忠荣又回到西南林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学习鸟类学专业,2008年毕业。“刚考上时其实内心很迷茫,学这个奇怪的专业出来能做什么?”吴忠荣回忆。
2005年读研入学那年的国庆长假,吴忠荣的导师来到贵阳,她和匡中帆邀请导师到黔灵山公园里参观。在公园里,只要一听到鸟叫声,导师就能马上准确地说出鸟的名称和习性。吴忠荣和匡中帆跟着导师一路走一路观察,记录了46种鸟类,他们此前从未想过,黔灵山公园里竟然有这么多鸟,一下子就对这个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匡中帆也考进了西南林学院读研,跟着做起了鸟类研究。
此后,夫妻俩一有空,就带上望远镜到处找鸟。从西南林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吴忠荣回到黔灵山公园动物园上班,她经常带上望远镜出去观察、记录,慢慢地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只鸟,后来编制出黔灵山公园鸟类名录。
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吴忠荣逐渐掌握了听音辨鸟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带来了很多便利。因为这份执着和喜爱,2015年读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生物学专业,继续书写自己和鸟类之间的故事。
因为兴趣,坚持野外调查10多年
正是对鸟类研究的共同爱好和追求,于是才有了吴忠荣和丈夫一起开展野外调查监测鸟类10多年的坚持。
为贯彻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计划,2011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启动了全国生物多样性(鸟类)监测工作。在寻找全国各省调查负责人时,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系上吴忠荣,决定由她来牵头负责贵州片区的鸟类监测,第一年的监测是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份工作一做就是10多年。
吴忠荣说:“我们都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开展调查工作,2011年到2014这4年,我们还没有买车,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赶车的路上。2015年买车后,情况才有了明显好转。”
吴忠荣清晰记得,那几年夫妻俩去梵净山调查时,贵阳到印江正在修高速,两人要坐12个小时的长途客车到印江县城,再打一个小时的车赶到调查点。到达休息点时,已经是晚上11点过了,接着就要抓紧洗漱休息,养精蓄锐,为第二天的长途跋涉作准备。
去荔波茂兰时,情况要好一些,有大半路程是高速公路。但也没有直达车,要转3次车才能到达调查点。赶路非常辛苦,但可以观察到很多的鸟类,让夫妻俩觉得这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监测要求每年开展两次工作,2011年到2020年,前往梵净山保护区、茂兰保护区开展监测,夫妻俩就往返了20次。吴忠荣说她从来没有觉得厌倦,每一次去都期待着与更多的鸟邂逅,也期待着更多的惊喜。
随着监测范围扩大,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纳入了监测范围。省内稍有知名度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都留下了夫妻俩的足迹。
匡中帆说,调查工作很辛苦,中途遇到风霜雨雪、烈日暴晒是家常便饭,并且因鸟类活动高峰为日出后3个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为赶这个时间点,他们起早贪黑,经常连续几天在大山里行走10公里以上,有时还会遇到蛇虫等的威胁。2016年在梵净山调查时,吴忠荣和同事只顾抬头观察鸟类,全然没有注意脚下,在低头记录时,才发现离自己不到30厘米的地方,盘着一条昂头吐信的菜花烙铁头,吓得他们赶紧撤离。
保护意识增强,更多人加入爱鸟队伍
因为长期的工作积累,夫妻俩对贵州很多鸟类的叫声十分熟悉。“‘叽叽喳喳’叫的是麻雀,‘吱加加,吱加加’叫的是大山雀,‘呵呵呵呵’叫的是红头穗鹛,‘贵贵阳、贵贵阳’叫的是鹰鹃……”
“贵州有500多种鸟类,贵阳市目前已经记录了267种,有些鸟我们也不常见,不是很熟悉,所以听音辨鸟只针对某些鸟,我能听懂叫声的只有几十种。匡中帆在科研单位,他走过省内更多的地方,通过听音辨鸟,他能听出100多种鸟类叫声。”吴忠荣说。
开展鸟类调查研究之余,夫妻俩也通过讲座、授课、培训、现场带队等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我性格外向,开朗爱笑,比较受小朋友们喜欢。有个小朋友告诉我,一篇题目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作文,她写的是我。”吴忠荣说她很开心、很自豪,也很感动。“我们做讲座和普及各种知识,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传播了爱护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匡中帆说,10多年的观鸟、调查鸟的生涯中,他们最大的感受是,随着知识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主动加入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队伍中。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在心中种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子,这是我们心中所想,也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吴忠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