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关键所在,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进而全面健康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只要灵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就能准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发展、均衡式发展。
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两个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割裂的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制约,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二者辩证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通过发展物质文明,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从物质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与享受精神文明成果,为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充分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引领并促进物质文明的高质量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充分满足了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同时又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去指导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精神动力,让“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用全面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方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并驾齐驱、协调发展才能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夯实国家的经济基础,为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应有之义,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目的。这就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用全面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两个文明”的关系,才能保证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方位发展。
用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均衡式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两个文明”建设常常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而这也被人们所深深感知。一方面,从内涵上看,由于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性质和具体历史条件存在的差异性,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然就容易出现一定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从时间上看,由于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客观规律性,决定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容易出现不完全同步性。一个正常的和谐稳定社会理应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这就需要用平衡的观点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不平衡性和不完全同步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并遵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通过统筹调控和全面建设去实现“两个文明”的相对平衡发展。特别是精神文明更容易受到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有时会超越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有时也可能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注重“两个文明”建设的动态平衡和有效互动,在“两个文明”平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更加均衡的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