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一论断既彰显了党在新征程上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也为教育引领新时代青年,让郁郁青苗逐渐成为傲雪青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强化政治认同,做厚植家国情怀的先行者。激励广大青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要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厚植“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要从课堂学习的“有字”之处着眼,从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着手,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强化明辨求真,做深植崇高价值的耕耘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这一重大论断,以跨越百年的大历史观,为新时代青年运动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亿万青年同心共筑中国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协同育人作用,以学术讲政治,以故事讲道理,教育引导青年摒弃“骄气”“娇气”和“暮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领青年善学经典,从整体上观其要、窥其径;博学历史,在历史中明先知。要引领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强化见识胆魄,做永葆踔厉奋发的奋斗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总结为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为广大青年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引领青年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出发,深刻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教育引领青年既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自信,又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战略定力,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引领青年坚定斗争意志,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努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善于在斗争中学会斗争,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奋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强化知行合一,做新时代闪亮青春的践行者。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对广大青年而言,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坚持以知促行。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思想认识的深度,真正弄清楚创新理论的源泉是什么,实践基础是什么,战略考量是什么,方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才能在行动上敢于担当、奋勇搏击。其次要坚持以行促知。实干是青春最响亮的誓言,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青年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学而思之,思而信之,信而行之,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实践磨炼中淬炼真才实干的本领,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