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提出善用“大思政课”培育“忠诚工匠”这一理念,培养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型产业工人、现代职业农民、现代服务业人员等产业大军,发挥稳定社会阶层结构、稳定基本盘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积极作用。
在指导思想上,立足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优势抓素养。坚持守正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决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以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特性的模式和国际国内视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内容为王。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构建“大党建、大思政、大技能”育人格局,建成覆盖教学、科研、实践、专业建设、对外交流宣传,集“学+思+研+悟+践+创”为一体的大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精神不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着力探索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着力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教育、校园教育与企业实践、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育人新模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抓着力点和创新点。抓书记,以上率下。党委书记带头干,亲自抓,站在学校发展全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总体联动格局,同时,开设党务工作专业,探索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基层治理方面的实践路径,丰富“大党建”的内容;抓关键,牵“牛鼻子”。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思政课的体例形式,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立“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确定四个研究方向,构建起“一院一园两馆三中心”的“大思政”育人矩阵;抓落地,塑品牌。学校深耕装备制造专业,践行“职业院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工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在各级各类比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忠诚工匠”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多个赛道实现“零”的突破。课程改革见成效。在省委教育工委指导下,全校教职工生全员参与的“高举伟大旗帜 牢记领袖嘱托”大思政课取得圆满成功,开创了“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的典型案例,为全省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样板;综合改革有实效。学校入选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电气工程系入选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内涵建设出绩效。学院2022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新开办的党务专业新生报到率达91.66%;学生培养有提升。“大思政、大技能”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参与度100%,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2022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排名全省第一,学生获得感极大提升;教师队伍显活力。教师团队在教学成果奖、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最美辅导员”评选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师资队伍实力有效提升。
(作者为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