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农机普及、合作社引领、技术送上门——

看!田间里的“科技范”

乌当区融媒体中心 刘琳

3月的温暖阳光洒满大地,乡村里最忙碌的地方莫过于田间地头,最热闹的声音莫过于机器的轰鸣。看,有科技助力,贵阳市乌当区的春耕生产显得“科技范”十足。

有智慧的农机“轻骑兵”

日前,笔者走进乌当区水田镇李资村高家寨组300亩的油菜花田,只见花田上空,无人机正喷洒农药。

远程操纵无人机喷洒农药,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过去人工喷药需要10多天,现在无人机只需要几个小时,省时又省力。”李资村村民张军说。

李资村党支部书记张登国告诉笔者,如今,李资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小型播种机、旋耕机等新型农机具,种植效率大幅提升,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农机“轻骑兵”。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高效、优质”成为乌当区春耕生产的关键词。

有干劲的乡村“新农人”

“抓紧把这片地犁完,下午还要赶往新场镇。”贵阳乌当百宜生态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家伦正带着队伍在百宜村为种植大户犁地。为抢抓农时,300亩土地上3台犁土机同时开工,翻犁工作很快便完成了。

作为“95后”“新农人”,陈家伦这几年跟随父亲从事农业生产,熟练掌握了各种农机器械的运用,合作社也为越来越多的村民提供农机服务。去年,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授予他“最美农机手”称号,他更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据了解,贵阳乌当百宜生态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模式开展经营,充分带动了百宜镇的农田作业由人工向机械化转变。

“今年,在现有的8家农机合作社基础上,我们还在培育2家,以便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工作。”乌当区农业农村局设施农业和农机服务站站长杨明友介绍,乌当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目前达到3万多台,新技术、新装备成了春耕生产的“主力军”。

2023年,全区计划投入200多台大小型机械,助力完成2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

有技术的检修“田医生”

为让群众更好地掌握新机具新技术,乌当区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等技术演示培训。

解决了技术问题,后勤服务也有保障。林桂平是新场镇王坝村村民,今年准备在家里的20多亩地里种蔬菜。一大早,他把家里的微耕机推到村里的集中检修点进行维护,“现在农机维修下乡的服务方便又暖心,机器上午修完,下午就可以耕地,一点都不耽误生产。”

“今年使用新农机的村民多了,我们就上门服务。”贵阳乌当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仕学当起了乡亲们的“农机医生”,一个上午,已为20多户村民的农机进行检修。

通过“定点巡诊+定期培训”,乌当区有效提升了农机具的服务保障水平,帮助农户提升农机具使用寿命,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不误农时不负春。通过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乌当区正阔步走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上。

--> 2023-03-21 乌当区融媒体中心 刘琳 新农机普及、合作社引领、技术送上门——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9180.html 1 看!田间里的“科技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