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覃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对于我们不断丰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找准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超大人口规模构成了超大规模的市场、消费潜力,同时,我国拥有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必将使中国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巨大空间、奠定牢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使进入现代化国家的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使全球进入发达国家的人口实现翻番,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无论对发展中国家、世界社会主义,还是对全球和平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转变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以“并联”的方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一是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赋能,激活经济新潜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实施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工资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单一追求经济发展和利益增长,而是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必须传承和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不同,我们不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还包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提供更多高品质生态产品。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统筹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展现大国形象的发力点。

突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和平发展观,秉持和平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一直秉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持胸怀天下,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为一个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有机整体,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有效应对全球日益增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国际关系格局与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和调整,国际和平发展形势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只有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起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价值导向,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互鉴交流,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未来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 2023-03-1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8770.html 1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