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沿河大抓基层凝聚强大活力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王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2022年,沿河自治县委组织部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压实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抓基础、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全县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思想淬炼 坚定政治自觉

一年来,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

——举旗定向,政治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县乡党校培训必修课,举办各级培训班29期、集中宣讲活动17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6万余人次。创新推行“县乡党校联动”办学模式,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感恩奋进,抢抓机遇,“红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红色美丽村庄34个项目建设,实现示范点村集体经济创收150余万元。挖掘红色故事49个,组织1.6万名党员、群众接受红色教育。试点建设被列为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和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

强基固本 筑堡垒助振兴

本固才基实,根深叶自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压实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全面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勇担使命,不负嘱托,“1+10”战法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开展“大练兵、大关怀”等10项行动,选派2800余名驻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蹲点和“5+2”帮扶干部到446个村(社区)全覆盖驻村帮扶。

——先行先试,合力攻坚,“部镇联动”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县直各部门互相配合、联动协作,帮扶56个项目2.7亿元,支持土地坳镇打造“部镇联动”综合改革试点。23名乡镇挂职副书记、8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立足岗位优势,推动更多资源、人才、政策向乡镇聚集。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优秀改革试点。

——破立并举,抱团发展,“村村联营”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446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领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集体经济公司23个,开办集体经济超市21个,全县集体经济创收1180万元,发展酒店餐饮、农特产品销售、承接工程项目创收589万元,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1162个。

——同频共振,协同发力,“联建共创”激活发展“一江春水”。深化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新举措,打造乌江流域“一区五走廊”党建新品牌,编制200个项目,争取2000余万元建成思渠船舶文化公园,推动乌江流域基层党建、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经验典型案例在全国西部党建联盟研讨会上作交流。

服务大局 凝聚强大合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鲜明导向,选贤任能,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分析研判,推行干部平常工作表现和选拔任用全程纪实管理,大力选拔使用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埋头苦干的一线干部,牢固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创新机制,广聚英才,“两端建设”创建十二个人才示范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谋篇布局“十二个人才示范区”,设立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启动建设“人才之家”“人才驿站”,被纳入全省人才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建设。建立人才专项发展基金300万元,遴选各类人才188人,引进各类人才202人。

——凝心聚力,合力攻坚,“100个怎么办”破解党务工作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党务工作机制,总结提炼党员发展“100个怎么办”,规范党员发展、党员身份认定工作程序。

——政治建部,守正创新,推动部机关自身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构建“一办五中心”组织工作体系,创新“组工讲堂”“组工夜校”“乌江讲坛”等学习平台,全方位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动全县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 2023-03-13 沿河大抓基层凝聚强大活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8616.html 1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