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记者 顾星欣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感到信心满满。“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乡村、发展非遗产业的信念。”
“作为手艺人,同时也是非遗传人的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非遗火起来,实现它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好地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莫元花说,这次上会,自己带来了关于“推动非遗艺术品融入日常生活”“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千百年来,江苏刺绣以图案秀美、绣工细致的特色享誉天下,而“以针代笔、以线为墨”的宝应乱针绣,则是江苏刺绣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异常耀眼的花朵。所谓“乱针有据,乱绣亦美”,这种刺绣,针法看似紊乱实则自有章法,作品显得细腻、传神。
2001年,19岁的莫元花主动放弃外企工作机会,回到老家扬州宝应县鲁垛镇,从父亲手中接过绣花针。作为一名“80后”绣娘,莫元花更多思考的是传统刺绣的当代产业发展。心灵手巧的她,博采众长、仔细研究,创新绣法“16系环节操作法”,并创办了刺绣公司,免费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家乡留守妇女。在她的引领下,全镇3000多名留守妇女加入绣娘队伍,实现就地就业、勤劳致富。
古老的江苏刺绣,如今正随着时代发展绽放新的华彩。不仅绣出了富民产业,也绣出了乡亲们的五彩生活。如今,宝应县鲁垛镇建成了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刺绣手工业已经成为地方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互联网上的“国凤非遗乱针绣传承店”,琳琅满目的刺绣产品迎面而来,一件件贴近百姓生活的家居服、手包、口罩等生活用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实践证明,非遗产品融入百姓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做得好’还能‘卖得好’。”莫元花告诉记者,这两年,为了适应广大百姓的消费新趋势,拓宽销售渠道,她带领员工开始进行网店直播带货,口罩、睡衣、钱包等产品一度成为网友热追的产品。去年,莫元花的直播销售额达350万元,占全年销售额的一半左右。“最近,我们还正忙着在拓展新网店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走进当代生活,才能植根经济,形成市场,得到更好的活态传承,由此获得更广阔的生命力。”莫元花说。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部署,这让莫元花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做好非遗的信念。
“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要创作精品,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近年来,莫元花在履职过程中认真走访、调研,形成了“加大非遗人才培养”等建议。她倡导,非遗项目多“触网”,有利于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就业,更好契入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结合点。
莫元花特别建议,要将非遗手工艺与文旅深度融合,做好非遗手工艺的系统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在文旅融合上,进一步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传承人进景区工程,鼓励非遗传承人创新非遗发展思路,建设非遗工坊,主动融入市场,打造特色品牌,走好非遗产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