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搬出“穷窝” 拔掉“穷根”

施秉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施秉县第二幼儿园内,孩子们正在认真上课。

总书记殷切嘱托在贵州大地

“今天也要乖乖听话,好好上课哦。”一大早,黔东南州施秉县南官营社区的居民周正香给两个女儿梳洗完毕后,对她们交代道。

左手牵着3岁的小女儿,右手牵着上小学的大女儿,才出门几分钟,周正香便把她们分别送到了紧挨着她家的施秉县第二幼儿园和施秉县第四小学。

施秉县南官营社区是一个由8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户组成的移民搬迁小区。如今,29栋69个单元房已入住居民1112户5186人。

“大家搬到这里来之前,都是散落在各个乡镇,群众的收入一部分来源于外出务工,一部分来源于在家务农。”施秉县南官营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润精说,这些居民的孩子之前在原先的乡镇学习读书,仅仅是上学就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学校,更别说住宿、吃饭存在的困难。

在周正香的记忆里,没有搬迁之前,大人从家里走到镇上的学校都要一个多小时,更别说小孩子了。而新社区落成后,周正香立马搬了过来。用她的话来说,再苦不能苦教育,搬出来孩子上学方便多了。

易地扶贫搬迁,搬的是“穷窝”,拔的是“穷根”。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发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令。

“十三五”时期,贵州举全省之力完成搬迁192万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57.8万人、城镇化集中安置183万人,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集中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

无数与周正香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开启了新生活。去年9月,小女儿刚满3岁,周正香便主动将她送到了幼儿园,“这里不仅离家近,教学环境也非常好,我们真的很放心。”周正香说,现在孩子在这里才上了一个学期,就明显感受到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在南官营社区,与周正香情况相似的家庭还有很多。“搬出来”的他们,已经以新市民的身份融入到新生活中。目前,周正香的丈夫在社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周正香也准备在小女儿年纪更大点,通过社区的渠道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岗位。

近年来,施秉县多措并举解决搬迁群众实际困难问题,南官营社区便是一个缩影。社区设有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馆、多功能篮球场、四点半学校、社区卫生室等生活办公娱乐场所,社区内500多个停车位、15个智能充电桩、轿车充电场1个和一个公交车总站,让南官营社区群众出行更便利。

对于吴润精而言,做好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增收工作,加强社区基层治理水平和社区卫生管理水平,打造平安文明和谐社区,成为从“搬”到“落”的新使命。

“根据我们的统计,居民与搬迁前相比,上学、看病、办事、就业都更方便,住房更安全,生活环境更美好,收入更高。”吴润精说,2022年辖区居民的收入比2021年提高了16%左右。

曾经的周正香在家中务农,住着年代久远的木体结构祖屋。如今的她住在新社区,利用门口的小院子和阳台养下了许多花花草草,她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阳光洒进周正香家中,照在了新旧房屋对比的相框上,也照在了她们的心里,照出了对新生活的喜悦与欢欣。

--> 2023-03-1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搬出“穷窝” 拔掉“穷根”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8450.html 1 施秉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