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正平 卢世容
青瓦白墙、石板路、沥青马路穿村而过……
行走在3月的花茂,抬眼望去满目金黄,黔北民居掩映在成片的油菜花丛中,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引来众多省内外游客踏青游玩、寄情山水田园。
在村口的党群服务中心经营着便民服务小店的涂华琴送完孙子上学后,匆匆赶到门店打理生意,“春天赏花游玩的游客多,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元。”靠着出售烟酒、零食、土特产等,涂华琴每年能挣上20多万元。
昔日“荒茅田”,今朝花茂村。细数村子里的变化,经营小店近10年的涂华琴笑容满面。“如今的花茂,交通便利、产业兴旺,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我们吃上了‘旅游饭’‘产业饭’,收入、生活水平水涨船高。”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总书记的话,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颜值与气质并存的花茂村,加快发展农文旅融合,已形成了以陶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发展模式。目前,花茂村共有陶艺作坊3家,建立种植示范基地2560亩,形成绿色稻米、优质蔬菜为主,林下养殖、特色经果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且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3家,发展民俗宾馆4家,农家乐8家,床位近千张,土特产产品店18家。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时强调,党中央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村民腰包鼓起来,笑容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彭龙芬说。
建设美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是花茂村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注解。傍晚,三三两两、不约而同前往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前的广场上聚拢,已成为了花茂村村民每天的“固定节目”。
“‘三八’妇女节时,你们表演的《爱我中华》跳得真好!得空了教教我们呗。”
“谁要一起打乒乓球?”
爱好广泛的涂华琴不仅是“花茂腰鼓队”成员,还会参与到广场舞、彩带龙等表演中,“白天劳作、晚上休闲娱乐,温馨惬意的农家生活平淡又幸福。”涂华琴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