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凝聚民族情 共筑团结美

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黔东南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我们时刻铭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举全州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全州79.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81万农村居民搬迁进城,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王昭月:大家好,我来说说我的经历。2015年,我到凯里市凯棠司法所工作,有幸成为黔东南州民族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2016年初,杨美一家搬迁到上马石移民安置小区。在民族团结“四帮服务”的帮助下,杨美参加了技能培训,掌握了专业技术,她把搬到小区的少数民族妇女们组织起来,开办了制衣厂。从外出打工摇身一变成为带领众多妇女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杨美因此荣获了全国优秀农民工、贵州“最美劳动者”等称号。2019年,杨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黔东南还很多,现在,上马石社区融洽地居住着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3个民族,大家团结一心,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如今,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15605元,是搬迁前的4倍,真正实现了情感、生活、就业“三融入”。

王力:十年来,黔东南的民族产业立起来了!

王昭月:说产业,那得说说我们的“两个宝”。

王力:是的,黔东南州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林下经济,实现了民族产业经济井喷式发展。如果说绿水青山是黔东南的“摇钱树”,民族文化就是苗乡侗寨的“聚宝盆”。

王昭月:如今,苗绣、银饰、蜡染已成为咱们黔东南绣娘、匠人们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凯里的酸汤,黔东南的蓝莓,苗族、侗族的传统医药,都走上了产业发展的路子。这些产业,成为我州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产业,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力:十年来,黔东南民族群众公共服务设施也好起来了!

王昭月:是啊,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王力:何止修路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全州基础设施突飞猛进,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都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的历史性突破,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康庄路”“幸福路”。

星光不问赶路人,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3-03-1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8251.html 1 凝聚民族情 共筑团结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