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剑河县镇江村

红色文化 与田园风光相融互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当年领袖赠衣处,如今瓜果满山香。

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作为“毛主席送毛衣”故事发源地,随着红色文化资源被逐渐深挖,近年来该村在特色产业和红色旅游要素的加持下,打造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逐步探索属于自己的和美乡村路。

3月7日,走进镇江村中都小寨,红色主题的路灯宛如一条长龙,整齐布置在沿途道路的两边,氛围感十足。在“毛主席送毛衣”纪念碑周边,施工工人则加紧完成村庄改造工作。

镇江村作为剑河县水果产业发展先进村,通过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积极申报“稻花鱼”“秧李”等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让该村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站稳了脚跟,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从我们村的红色资源被挖掘后,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研学团来到我们村参观、考察,但因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许多时候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无法给村里的产业带来太多的促进。”镇江村第一书记刘毅说。

因缺乏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加上红色文化资源与该村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相互独立,让该村的特色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融合和发展,“留不住人”成了老大难问题。

202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全国选择1000个左右红色村开展试点,这让镇江村迎来了机遇。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2年10月,镇江村作为贵州省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正式开工建设。以“剑河红色山水寨清江苗族文化村”的形象定位,打造农旅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以此带动该村及周边村落群众依靠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据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负责人吴贤林介绍,在完善村内红色元素的同时,该村将村内部分闲置房屋进行改造,转变为可供研学团及游客入住的民宿,并配套建设起相应的红色教育、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区域。

通过巩固旅游配套设施,将“红色资源”“民族文化”与“绿色产业”相结合,依靠旅游发展带动经济提升,并以“合作社+企业+农户+订单主体+金融服务”的联合方式完善农产品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既让村民多渠道增收,又能让游客能够在村里有更好的体验。

“我们在强化红色文化的同时,规划建设山寨、水寨这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体验区,从而让红色文化与田园乡村实现有机融合。”吴贤林说。

据悉,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预计今年7月正式竣工,项目建成后,该村还将针对村民开展相关旅游培训,并在环境卫生、基础教育、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强,最终打造成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红色文化和美村庄。

--> 2023-03-09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剑河县镇江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8070.html 1 红色文化 与田园风光相融互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