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暖阳中,踏上威宁土地,大美高原、壮丽如画。雪山镇的一座座巍峨大山之间,迎风转圈的扇叶正将风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离风电场的不远处,一排排光伏板波光粼粼。
位于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的华能雪山“风光互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6.84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21.84万千瓦,光伏装机5万千瓦,是目前贵州最大“风光互补”发电场。每年能提供清洁能源电量4.5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煤1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二氧化硫0.1万吨、氮氧化合物0.1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绿色动力。
平均海拔2200米的威宁,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原地理环境和区域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目前,全县已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62个,装机规模368万千瓦,装机容量367.95万千瓦,累计发电29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46亿元。
为全面提速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威宁把新能源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引进了金元、长通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威宁开发光伏、风电及光伏产业配套项目,从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力,推动能源结构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威宁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是毕节以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
《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毕节要充分考虑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毕节市煤炭资源丰富,全市范围内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13.6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的42%。
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毕节市紧紧扭住创新驱动“牛鼻子”,出台《毕节市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消减低效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量”。
以“煤”为媒,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总投资63亿元的黔希煤化工项目落户黔西,是全国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装置、西南地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基地,最高日产达1000吨以上。
连日来,在毕节市织金县茶店乡中国石化织金年产50万吨PGA(聚乙醇酸)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吊车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旋挖钻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PG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新材料,可在生物体中进行水解,也可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微生物进行代谢。以工业级PGA作为原材料,可生产PGA塑料薄膜、PGA包装袋、食品袋、医用缝合线等。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带动相关下游产业链发展,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依托乌蒙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毕节可开发风电资源1156万千瓦,全市年日照数在1096至1769小时之间,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和年发电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依托风力和太阳能优势,毕节大力发展电力新能源产业,不断优化能源体系,绿色清洁能源风生水起,已逐渐成为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当前,毕节正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之中,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经济活动绿色化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