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东西部协作,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培育。新时期的东西部协作应重点关注乡村产业人才培育,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夯实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人才基础。一方面是加大东部协作方对西部脱贫地区专业人才的输送交流,特别是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创造条件为脱贫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养殖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提供到东部地区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农业产业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经营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实现提升。
深化东西部协作,构建消费帮扶的长效机制。消费帮扶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抓手,可以直接促进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对脱贫地区的消费帮扶不仅是将消费帮扶产品卖出去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以东部地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倒逼”脱贫地区乡村产业的规范化和产业链条的完整化。只有深化东西部协作,构建可持续的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消费帮扶推动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是瞄准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主攻方向,形成农业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链条,提升消费帮扶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优化消费帮扶产品的利益联结关系,既要关注消费帮扶产品的市场销售环节,也要关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为脱贫地区的农民增收制定更为细致的考核指标,确保农民能够从消费帮扶中真正获益,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深化东西部协作,以产业合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在新时期建立东西部协作的产业示范园和产业基地,既可以充分发挥脱贫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可以推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要素向脱贫地区集聚,实现生产要素的高质量配置。同时,东西部的产业合作可以促进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由单一的种植养殖环节向生产、流通、宣传、销售等全产业链条覆盖。从而推动脱贫地区的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产业集聚会推动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多元化,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家庭在本地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集体经济收入、财产性收入等,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更为持续。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XMZ049〕阶段性成果)
东西部协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重要经验,是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东西部协作双方要深刻认识新时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依托成熟稳定的东西部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方式,推动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