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品质为本 匠心之美

经过拧、套、打结等九个步骤,茅台酒标志性的红丝带被拴上瓶口。

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23米,这是一个湿热河谷。

站在仁怀市茅台镇制高点,顺着赤水河畔放眼望去,沿线的酒厂建筑,或厚重的岁月感,或焕然的新鲜感,闪耀着茅台酒厂70余年奋进的印记。

从39名员工、75吨年产能的小作坊,到3万多名员工、5.6万吨年产能的千亿级大型现代企业,1951年国营建厂以来的70余年间,企业的体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成长为全球顶尖的烈性酒公司。

同是杯中物,为何此酒最传奇?茅台人回答说:过去,赖以成功的核心是品质;走向更远大未来的基石,也是品质。对品质的坚守,撑起了千亿茅台,也必定是茅台步入高质强业期行稳致远的根基。

3月2日上午,春光正媚,在茅台红缨子公司附近的育苗基地里,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田间动手实操,示范讲解育红缨子高粱漂浮育苗、穴盘育苗、营养球育苗、营养块育苗、撒播育苗等五种育苗的技术要点,田坎上下挤满了好学的高粱种植户。

“茅台酒的质量关,必须要从源头牢牢抓起”。兢兢业业的茅台人始终把质量牢牢抓在手上,用心呵护着“生命之魂”。

一粒粒高粱需历经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的提炼,才能呈现出一瓶完美的茅台酒。这一套生产工艺,连茅台自己人都直呼复杂,“没有10年真的学不明白。”

“踩好的曲块内松外紧,要呈现为中间高、四边略低、松紧适宜的龟背形……”茅台制曲六车间4班副班长甘双双正带领员工在曲盒上“翩翩起舞”,作为车间“传承匠心”队伍中的一员,为新员工现场传授经验技巧,容不得半点马虎。

茅台制酒十三车间9班酒师雷劲则是上甄能手:“上甄讲究‘轻、松、薄、匀、平、准’,只要每一个员工真正做到这六字诀,每一甑产酒多3-5公斤,是非常容易的。反之,如果做不好,就会少产3-5公斤。”

每一锨,要有标准的高度和力度,每一箢,都是对技巧和力量的考验,每一朵酒花的背后,都隐藏着茅台酒的酿造密码。

工作台旁,勾兑师陈良艳沉心静气,完全沉醉于自己的勾兑世界。陈良艳见证了一滴茅台基酒到一滴茅台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茅台人对匠心的传承,更是对平衡、和谐、完美的追求过程。

经过拧、套、打结等九个步骤,茅台酒标志性的红丝带被拴上瓶口。来自包装车间3班,对红丝带分外熟悉的王莉说:“作为茅台酒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一定要瓶瓶过关,箱箱过关。”

为促成从高粱到成品茅台酒的完美转化,茅台人用功不计繁复,用时不计效率,用诚不计心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茅台人,都在为品质把关。

十多年前,为茅台集团提供酒坛封口枸树皮纸的纸厂停产,茅台的技术和质量部门跑遍全国,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寻找替代品。

普通陶坛的烧制成功率是90%,但茅台集团贮酒的陶坛烧制成功率只有70%,甚至可能更低。因为茅台集团要的陶坛,不允许有结节,哪怕一个都不行。

…………

茅台人执着的“匠心”,早已变成一种精神延续,“质量是生命之魂”更已成为溶入茅台人血液中的发展基因,让茅台赢得了市场信赖和尊敬。

多年来,茅台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严格质量控制,2021年,提出“匠心、匠魂、匠术、匠器、匠人”的“五匠质量观”,实施“365”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全链条、全要素质量管控,质量能级全面跃升,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迈入新时期,茅台正力求树立全员全过程、更高标准、更加系统的新时代质量观,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用具有茅台智慧的质量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升华了茅台质量信仰,永葆卓越品质,有力撑起茅台高质量发展的天。

--> 2023-03-0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7872.html 1 品质为本 匠心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