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育好“金种子” 结下“石榴籽”

石含开

黎平县龙形街道构洞村的民族节日。 石含开 摄

岑巩县天马镇,“思州战鼓”擂响团结奋进新征程。 胡攀学 摄

2022年全国“村晚”黎平肇兴会场,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歌。 钱仕豪 摄

锦屏民俗文化进校园,学生们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舞花脸龙。 杨晓海 摄

“通过‘丰收大典’等体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村庄名声远扬、产业兴旺,邻里间也和睦相处,这和大家团结奋斗分不开。”近日,在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村党支部书记杨罗金自豪地说。

作为“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卡拉村按照“一寨一策”模式,通过组建民族文艺队,组织春耕大典、举办丰收大典、打造银匠村等,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村寨和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促村寨繁荣发展、全面振兴。因民族团结氛围浓厚,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黔东南州,像卡拉村这样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536个,各村寨广场、宣传栏, “中华民族一家亲”“讲团结、谋发展、促和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标语十分醒目,激励各族群众奋发向前。

细功实功、久久为功。自2019年12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命名以来,黔东南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以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文化认同为抓手,全力育好文化之州“金种子”,结下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通过设立民族专项资金,制定《“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推进80个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优先重点推进20个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推动基层民族工作者找准发展规律,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依托“苗年”“侗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寻找民族团结好声音、开办“双培”集训、推广民族文化进校园等,不断擦亮发展底色、巩固创建工作成效。

“搬到县城,啥都方便,邻里之间也团结和睦,党和政府对我们实在太好了。”天柱县坪地镇青溪村村民姚茂松搬迁到县城联山街道惠民社区成“新市民”后,在社区当楼栋长有固定收入的他,与各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实现了快乐生活和爱党爱国同频共振。

在易地搬迁创建工作中,黔东南州形成了“帮助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镇生活、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四帮”服务,创建了各民族群众“平等交往、包容互动共居;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学;协调配合、同向同力共事;生活多彩、成果共享共乐;人人参与、感恩奋进共建”的“五共”社区建设品牌。

“组建联合调解委员会,不仅起到了团结互助的作用,还让大家在团结的环境下守望相助。”黎平县洪州镇垒寨村党支部书记龙涛说,因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三省坡”腹地,长期以来,垒寨村因各类因素发展步履维艰,联合调解委员会成立后,村子实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共谋发展、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厚植团结奋进沃土,画出最大“同心圆”。2022年,黔东南州以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为目标,一手抓集中创建、一手抓常态长效,将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会、“六个一批”基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建设等纳入重点改革事项,不仅开创了全省先河,还通过建成一批主题馆、主题教室、宣传阵地、活态基地等,成功打造出抱团发展、文化品牌、军民联创、特色村寨、嵌入式社会结构、“五位一体”、整乡推进、边界合作联创、双语服务等9种创建模式,推出天柱县地湖乡“促进边界和谐,共建美丽家园”、从江县人武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黔东南经验。

目前,全州先后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451个、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表彰”1006名;其中,5个县(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14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黔东南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建设“红石榴+城市民族工作”品牌,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

--> 2023-03-06 石含开 黔东南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7720.html 1 育好“金种子” 结下“石榴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