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建设苗乡侗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特色田园绘就振兴前景

钱仕豪 张跃国

台江县台盘乡“村BA”现场。 杨晓波 摄

三穗县滚马乡下德明村羊肚菌采收。 钱仕豪 摄

剑河县南明镇南明大坝破土春耕。 龙顺伟 摄

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水稻制种基地,移栽的杂交水稻种苗长势良好。 杨云 摄

黔东南州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为契机,不断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黔东南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增收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初春时节,黔东南州三穗县种植的1000余亩羊肚菌进入丰收期,当地村民和企业忙着采摘、运输、加工羊肚菌,供应市场。

走进三穗县滚马乡下德明村食用菌基地,放眼望去,一个个黑色大棚依次排开,走进棚内,一朵朵羊肚菌迎着春的气息,破土而出,如春笋般布满地里。

“我们从去年10月就开始栽培羊肚菌,考虑到该地水源、土质及气候都非常适合羊肚菌生长,第一年就种植了120亩。”基地负责人吴勋泽说道。

为盘活冬季闲置土地,增加群众收入,下德明村大力实行土地轮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务工,实现一地多收,多方共赢。

据了解,该基地新鲜采摘的羊肚菌市场价高达60元-80元每斤,主要销往广州、成都、昆明等地。

“大豆玉米采收完后,我们又在基地负责羊肚菌的种、管、收,一天能挣到一百元,还照顾了家庭,发展产业真的好。”正在采摘羊肚菌的村民龙志碧说。

产业发展好,村民实现稳定增收。黔东南州坚持强产业稳就业促增收,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投入十二大特色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全州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全面落实稳岗就业帮扶政策,通过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措施,全面促进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截至2022年底,全州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1.4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55.47万人的110.72%。

此外,黔东南州强力推进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进一步明确脱贫人口“四项收入”稳定增长的路径、举措,千方百计推动脱贫人口增收。全州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84%,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兴文化 乡村振兴注入灵魂

2022年夏天,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举行“吃新节”篮球比赛,火爆场面一经新媒体短视频传播,随即火爆出圈、火遍全网、火出国门,网络传播量超过15亿人次,被网友们亲切称为“村BA”,并赋予台盘中国“村BA”圣地的地位。

今年元宵节期间,台江县举办2023年“苗族舞龙嘘花”非遗大典,“氛围感”持续拉满。100多条“龙”游走在苗乡的村村寨寨拜年,并于正月十五汇聚台江县城,上演舞龙嘘花闹元宵,火爆的现场再次引爆网络。

“‘村BA’,从天黑打到天亮;舞龙嘘花,从天黑舞到天亮。”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说,“这是我们独有的‘天亮文化’,折射的是台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的是文化振兴图景。”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有5个实验区通过验收,其中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榜上有名。这也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乡村振兴需要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黔东南3.03万平方公里,居住着苗、侗、水等46个民族,是我国苗族、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聚居区。千百年来,黔东南州多民族共生共荣和谐相处,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黔东南接续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大文章”,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实现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文化富民,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

抓党建 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通过2022年的擂台比武,可以看到我们村和第一名还存在差距。2023年,我们要突破思想瓶颈,建强基层组织固堡垒,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要用好比武擂台这个平台,做好村里的顶层设计,抢着拼、不落后,以实干实绩发展乡村振兴。”麻江县谷硐镇景阳村党支部书记熊育祥在春节收假之后的领导班子会上,就2023年全村乡村振兴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2022年以来,麻江县谷硐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开展“抓党建强引领、抓产业强后劲、抓治理强根基、抓民生强保障”的“四抓四强”党建品牌创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获得“全省文明乡镇”等称号,3个村党支部被授予“全省、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人。黔东南州大胆探索、多措并举,坚强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精心选派了5568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有效实现供需对接、精准派驻。

在人才加持下,黔东南广大农村聚焦优势产业,以村级党组织带头,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乡村产业全链条提质升级。黔东南州鼓励和支持村“两委”领办村级经济组织3090个,鼓励农户发展茶叶、太子参、肉牛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全州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约3.2亿元。

春日的黔东南大地,村村寨寨闻花香,田间地头农机忙。产业旺,文化兴,党建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黔东南步履铿锵。

--> 2023-03-06 钱仕豪 张跃国 黔东南建设苗乡侗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7710.html 1 特色田园绘就振兴前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