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丽萍 陶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国军
时下正是2023年度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集中征缴末期。在六盘水市盘州市英武镇滑石板村,医保专员代桂梅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几位村民对医保的业务咨询或代办等。
“经过医保专员现场指导,再拿着宣传单按流程操作,我也会在手机上缴医保费了。”日前,该村43岁的王亲海,特意到村医保办公室请教如何在手机上自主缴纳医保费,仅花几分钟的时间就满意而归。
滑石板村是苗族聚居区,有人口近2000人,距离镇上20分钟车程,到盘州市区则有1个小时车程。此前咨询和办理相关医保业务,都得往镇上或市区跑,耗时又花钱,诸多不便。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从2022年8月起,六盘水市医疗保障服务点陆续延伸到村(社区),全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滑石板村成为首批受益点,辐射周边人口5000多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村设有独立的医保办公室,并且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保专员坐班。办公室内布置规范,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有关医保标识标牌和政策宣传单等精细醒目。
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室门外除了挂有相应标牌外,还挂有“六盘水市医疗保障服务点”字样的蓝色“小蓝灯”,并且均有“中国医疗保障”的官方标志。
“医保服务到基层很方便,现在只要看到这个‘小蓝灯’,就觉得很有保障。晚上灯亮了,心中更温暖。”王亲海说。
“亮标志和亮身份,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这里能办事,也有人办事。”盘州市医保局副局长苏静说,要让有温度的灯牌照亮基层每一个角落,筑起参保群众看病就医的保障之墙!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关键小事”,六盘水市聚焦服务下沉,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以质促量,暖心服务”逐渐成为六盘水市温馨医保小屋的发展目标。
医保行风建设方面,六盘水市加强“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聚焦服务优质,对照“四最”目标,加快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精细化、便利化建设,打造“贴心、舒心、暖心、放心、省心、称心”的“六心”医保经办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前,六盘水市按照地理位置优、辐射范围广、覆盖人群多的原则,选取柏果镇、发耳镇、黄土坡街道等35个乡镇(街道)80余个首批基层服务站点,覆盖80余万群众,畅通医保为民服务“神经末梢”,打通医保经办服务“断头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该市初步构建起医保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分别下放了16项与11项清单,包括参保登记、参保信息变更、医保异地备案、医保费用报销接件、医疗救助等。其中,还分为现场即时即办,以及帮办代办等具体事项。全程按照贵州省医保事项经办规程办理,满足了群众的大部分医保办理事项需求,便捷群众就近办理相关事项。并开通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渠道,坚持“一窗综合受理”理念,有效缩短群众办事时间。
同时,当地还以服务点为“堡垒”,探索建立村(社区)医保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合理配备专兼职医保网格员,为基层参保群众提供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参保动员、信息核查等基础服务。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帮办代办,畅通便民服务。让“少出门”“不用等”“少跑腿”成效进一步增强,真正做到了“就近办”“马上办”“线上线下”“提速办”等暖心服务。
六盘水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对于改善民生、解决群众诉求、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当地将聚焦医保高质量发展,形成全系统项目品牌和亮丽名片,进一步发挥经办机构的优势,在服务中心大局上体现更强担当,让医保服务“小蓝灯”撑起惠民便民“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