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乘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粟超
绿色是生态发展的底色,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良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丰富的水资源为生态渔业养殖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是实施生态渔业养殖的天然宝地。
为加快黔东南州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公司转型,黔东南州水投集团投入2亿元资金,于2022年3月16日成立了黔东南州水投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生态渔业公司)。目前,生态渔业公司发展有稻蟹养殖,青鱼、中华鲟等冷水鱼养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增加收入,空闲出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基地既可以解决部分固定用工岗位,也可以在投苗期、种植期、收获期提供众多临时性用工岗位。”生态渔业公司副总经理杨胜兴说。
稻蟹是黔东南特产,也是生态渔业公司的主打产品。
“‘稻+N’养殖模式是国家在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是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黔东南州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石庆安说,采取稻蟹共生、稻鱼共生养殖模式,混合养殖稻花蟹、稻花鱼,种植优质稻,达到“一田两用、一地多收”的目的。
生态渔业公司规划676.4亩稻蟹混养示范基地,其中,2022年在凯里市碧波镇柿花村和镇远县羊坪镇龙塘村、上寨村建成了353亩“蔬蟹”和“稻蟹”混养示范基地,2023年再实施323.4亩。待全部规划实施完成后,可实现大闸蟹产量10余万斤。
好山好水养好蟹,稻蟹具有肉质鲜美、品相好的特质,生态渔业公司销售主管李枝江介绍,2022年仅在江苏就销售了一万多斤,同时还销往贵阳、成都、重庆等地,得到众多客户的认可。
湖库水面养殖也是黔东南州水投集团生态渔业事业的主方向之一,目前已与岑巩县签订了生态渔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组建了项目公司,拟投资1.62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塘家垅水库、将军山水库、姚寨水库、赵坪水库等8座水库建成1791亩的湖库养殖面积。其中,塘家垅水库大水面养殖项目于2023年养殖营运,预计可实现各类成鱼年产量60余万斤,年收益700余万元。
生态渔业产业要做强做大,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黔东南州水投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携手,将按照“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目标,共同探索企业和高校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资金、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我们将根据生态渔业公司提出的渔业养殖技术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组织力量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攻关和成果转化,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2月中旬,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调研组对黔东南州生态渔业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表示将选派科技人员、研究生到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技术和人才智力支持,协助企业做好人才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
迈入2023年,黔东南州水投集团将继续大力推进“稻+N”养殖模式,在现有稻蟹养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投入2000余万元增加养殖模式和品种,并在科研基地实施稻蛙、稻虾、稻鳅、稻鳖、稻鱼、稻鸭、螺丝虾、高密度陆基养殖等示范养殖,形成经验在黔东南州推广。同时,积极开展鱼苗、蟹苗培育和销售,逐步将优质冷水鱼推向市场,推动公司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兴渔富民步伐,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