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春回大地,草木萌生。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长虹鹏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机器轰鸣、叉车往来穿梭、一车车废旧锂电池在这里“重获新生”。
“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进行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该公司综合部部长鄢坤介绍,公司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是把回收的汽车废旧锂电池拆解后,通过浸出、萃取、结晶、蒸发等工艺,生产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端原材料。
据介绍,该公司通过采用优先提锂锰技术产业化应用和非萃取产硫酸锰产品等工艺,有效解决了汽车动力废旧锂电池的处理问题,又循环生产出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锰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开辟企业绿色发展新赛道,国内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去年,该公司还荣获贵州省“绿色工厂”称号。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展现出勃勃生机。鄢坤说,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以绿色为“圆心”,积极与园区及周边区县企业合作,让生产要素在整个产业链上流动起来,去年11月份又启动了技术升级项目,有效减轻环保压力。
从采用传统回收处理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再到跻身绿色工厂行列,长虹鹏程的华丽转身,也是大龙开发区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既要“含金量”,更要“含绿量”。作为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原地转型基地,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把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作为提升发展质效、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做好低效工业废固向高效循环利用的制度设计和系统谋划,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大龙经济开发区引进贵州大龙百通汇源热力有限公司建设集中供热管网,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产生的低压蒸汽,输送到园区9家总产值过百亿的新材料企业,不仅让低压蒸汽得到循环利用,更解决了企业“用汽”“用热”的难题。
该开发区依托交通优势和园区产业集群效应,与湛江港(集团)共同打造“海铁联运”贵州东部无水港,建成日供3万吨自来水工程、日供1万吨工业原水供水工程,同时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主支管网达到52公里,投资1.3亿元修建公共渣库、6800余万元修建工业污水处理中心。
打出“组合拳”的同时,大龙经济开发区还认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固体废物领域环境监管、企业固废露天堆放排查整治等工作,从源头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园区的生态基底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龙经济开发区瞄准节能降耗攻坚克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不断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节能降耗,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业环境,奋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