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助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省人大常委会发挥职能作用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田胜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省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立法推动促进、监督持续发力、发挥代表作用、驻村定点帮扶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立法推动促进

省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5月组织召开立法推动会,对《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启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22年10月14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介绍,“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只要翻开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总结材料就会发现:为开展好“产业旺,乡村兴”主题活动,省人大农委以乡村振兴条例为统领,探索“1+N”立法模式,全面加快种业安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流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20多项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努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乡村振兴法规体系。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还围绕刺梨、油茶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调研,助力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古茶树保护条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林木种苗条例、动物防疫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均对相应领域涉及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真正把法立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监督持续发力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2175名,组建10035支队伍开展新阶段驻村帮扶工作;抓牢人居环境整治,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这是前不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上的部分内容。

“数字的背后,是监督持续发力的真实写照。”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同志介绍,2021年以来,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全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情况报告,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贵州省森林条例》“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检查。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紧盯野生动物保护“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打造查出问题整改监督闭环。将委员们的审议意见及时反馈省林业局,并聚集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有效监督,针对建立野生动物鉴定中心、野生动物司法鉴定机构等难点问题,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取得成效。

同时,针对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产业转型转产难等突出问题,向政府提出对各类养殖场户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稳妥处理,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出台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退出补偿相关配套制度,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好受影响的养殖户的实际困难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助推野生动物养殖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发挥代表作用

“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人大代表力量。”2021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

走进惠水县明田社区,崭新的“感恩馆”引人驻足,这里记录了村情概况、乡风文明、发展历程,是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家住惠水县斗底村,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当年,罗应和第一个签下搬迁协议,带动村里搬迁群众走出大山开启新生活。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罗应和推动开办移民培训夜校、搭建社企供需平台、引导外出务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用活政策促进就业。搬迁5年多来,罗应和所在的新民社区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余元,是搬迁前的3倍。

带领群众致富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2012年5月,她在赤水市大同镇注册成立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极竹堂”品牌,主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带领当地村民把300多种竹类、面积逾132.8万亩竹林变成了“绿色宝库”和“生态银行”。

像罗应和、杨昌芹这样的各级人大代表还有很多……

“实践证明,全省9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投入乡村振兴一线,争当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为助推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贡献了人大力量。”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相关同志说。

驻村定点帮扶

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的群江、石志、安家、红花、新乐5个村,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乡村振兴的驻点帮扶村。

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三旗与遵义市、正安县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召开乡村振兴帮扶座谈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拓展思路,凝聚共识。座谈会上,大家进一步梳理“帮扶清单”,明确“帮什么”“怎么帮”。

“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认识再统一、工作再加力、措施再跟进。

石志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茶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省人大民宗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石志村第一书记岑光渊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支持,联系茶叶专家组织开展白茶管理现场培训会,通过网络直播覆盖近两万人。

“我们有信心带领群众把白茶产业做大做强,为石志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岑光渊介绍:“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889户群众建立种植面积达2000亩的辣椒基地,种植高粱1080亩、烤烟1250亩、花椒1800亩,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

--> 2023-03-01 ——省人大常委会发挥职能作用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7219.html 1 助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