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多样丰富,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这对培养我们的个性、特长很有帮助。”丹江小学六年级学生顾静怡对课后服务很是赞许。这也是雷山县借助特色活动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更好地促进“双减”落地落实,雷山县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用好用活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将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融入课后服务活动,重点开展苗族歌曲传唱、苗族舞蹈、苗族刺绣、苗族芦笙、民间美术等极富地方特色文化学习与传承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在师生共同参与中着力打造当地极富特色的《苗族锦鸡舞》《掌坳铜鼓舞》《南猛芦笙舞》《苗族板凳舞》等民族舞蹈,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如丹江小学、雷山二中等学校,针对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是苗族,很多教师都会吹芦笙、跳芦笙、唱苗歌、刺绣等,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校园开设民族舞蹈班、刺绣班、芦笙班、民间美术班等兴趣小组。另外,利用党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能力强等优势,组建了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党员教师结合各自特长,承担起抓好书法、象棋、芦笙、篮球等各类“红领巾小社团”组织工作的服务责任,在课后服务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同时,在各年级积极组织开展体艺、课外阅读、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级一特色,一队一品牌”兴趣学习小组格局。据统计,目前,该县各中小学累计开设各种兴趣小组120个,覆盖学生17000余人。
该县通过借助特色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不仅较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打通学生个性化发展通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取得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和“双减”工作有效落实的“双赢”成绩。
(李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