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凤冈王寨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开展多元化种植促增收

撂荒地变致富地 幸福生活滋味甜

“一亩烟叶卖5500元左右,今年总共订了50亩的烤烟合同。”

日前,在凤冈县王寨镇高坝村,老烟农刘开禄在自家烤烟基地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今年在村党支部动员下,作为高坝村七星关组组长的他,带头利用撂荒地种植烤烟,家乡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群众“致富地”。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王寨镇在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中,积极统筹,因地制宜,探索出以烟叶种植为主,其他农作物种植并重的多种经营模式,不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土地资源变现,是破解撂荒地治理难题的关键,今年王寨镇集中整治撂荒地1850亩左右。”王寨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春耕备耕以来,王寨镇迅速行动。一方面,为了精准掌握撂荒地底数,王寨镇组织各村社工作人员深入荒坡园地,重点核查撂荒地的地点、面积、地块情况,建立台账后,初步分析耕地撂荒性质和原因进行分类登记。另一方面,该镇以耕地核查统计表为基础,在集中了解土壤类型、撂荒现状、经济发展需求等情况后,因地制宜,结合全镇种植结构调整和当地实际,围绕烤烟优势产业,以烤烟基地规划为契机,让“烤烟上山”,推进撂荒地整治,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

撂荒地整治种什么的问题解决了,可接下来,由谁来种、怎么种成了难题。

党建引领,规划治理。在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中,王寨镇坚持以支部引领、党员参与为工作准则,通过整体规划、多方动员的工作方法,动员群众采用代耕代种、租赁流转等方式将土地化零为整,同时通过规划烤烟基地,宣传动员本地经验丰富的老烟农认领撂荒地地块,推动烤烟种植“上山”。

有了本地老烟农的示范带动,新烟农、外地烟农纷纷消除了撂荒地种植烤烟会导致产量受影响的疑虑,选择翻犁撂荒地发展烤烟产业,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

“产量受影响的顾虑打消了,但翻犁撂荒地种植烤烟需要新开挖产业路,前期投入成本相应地也增加了。”烟农反映。

为了减轻烟农前期投入成本负担,王寨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精准谋划、编制烤烟产业路项目,通过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大大降低烟农投入成本,彻底解决了烟农的后顾之忧,有力推进撂荒地整治。

在撂荒地整治过程中,王寨镇还因地制宜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蚕桑、辣椒、柿子、蜂糖李等经济农作物,土地资源“变现”,不仅破解了撂荒地治理难题,还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务工,既盘活了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让群众增加了收入。

(曾小爱 周翀锐)

--> 2023-02-26 凤冈王寨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开展多元化种植促增收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981.html 1 撂荒地变致富地 幸福生活滋味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