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壮大产业——政府引导科学谋划助农发展

“事实证明,相比发展蛋鸡产业,肉牛产业更适合青杠坝。”近日,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村支书冷朝刚看着养牛场内百余头肉牛茁壮生长笑容满面。

“鸡的排泄物处理不了,使得村里臭味熏天。同时,村里土壤氮含量明显超标,环境污染严重。”冷朝刚说,这违背了当时发展产业的初衷,青杠坝需要产业,但更需要生态。

2018年,青杠坝村集思广益决定放弃蛋鸡养殖,转而发展肉牛养殖。

“选择肉牛养殖,一方面是肉牛市场相比蛋鸡市场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肉牛不易遭病害。更为重要的是,牛的粪便可以用作村里果蔬产业的肥料,形成绿色循环,最大化地保护生态。”冷朝刚说,如今养牛场年存栏量近200头,村集体养牛纯利润每年超过35万元,养牛收益更稳定,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

冷支书带头养牛,相邻村镇的村民纷纷来取经。思南县板桥镇村民周正安看准黄牛产业的前景,带领工程队劈荒山建牛场。原本的施工队老板摇身变为养牛倌,对于这个新入行的新手,县里给予了许多关怀。

“在我经济最接不上气的时候,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教我申请了‘黄牛贷’,获得100万元资金后,我的牛场才最后完工。县牛羊专班的干部还指导我买了养牛保险,让我少了许多养殖方面的担忧。”周正安告诉笔者,在养牛方面,他感受到了政府事无巨细的温暖。比如,在去年春秋两季,村级动物疫病防疫队伍就派专人到他的牛场来给牛“问诊”,县牛羊专班的领导还亲自下来指导养牛技术……

像周正安这样在政府引导下养牛的家庭农场主在思南县比比皆是,3万多户农户从事着肉牛养殖业,为全县的经济、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鼓了自家腰包。

2010年,“思南黄牛”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思南黄牛”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设专班、定方案、做计划……思南提出将思南黄牛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从产业选择到科学谋划、从“小散乱”到规模化、产业化,“牛”元素在思南全县的生产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 2023-02-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903.html 1 壮大产业——政府引导科学谋划助农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