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芹 文弋
2月8日天蒙蒙亮,一场温润的春雨悄然而至,为黎平大地带去一抹早春的生机,细雨为隐匿在森林深处的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黄牛养殖基地盖上一层若隐若现的“雾纱帐”。养殖基地里一头头黄牛正安然咀嚼着新鲜的草料,耳旁是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在养殖基地外,负责人吴国邦见到了专程赶来回访的农行贵州省分行牛产业服务专班客户经理陆毅,两人见面十分热络,迅速打开了话匣子,谈起这些年养殖基地的发展。
2020年,陆毅在整村授信工作中录入农户信息时遇到了刚刚起步的吴国邦。那时,五六十头黄牛、一个小小的牛棚就是吴国邦全部的产业。
吴国邦着急地告诉他,自己想要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资金不够,抵押物不足,发展已走入死胡同。农行结合吴国邦需求,向他推荐了纯信用贷款“富民贷”,并为其授信29万元,解决其发展资金难题。
100头,200头,300头……3年来,在农行贵州省分行累计87万元资金支持下,吴国邦的养殖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牛养殖达500头,牛舍扩建至1200平方米,基地产值达700余万元,吴国邦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司令”。
带头富起来的同时,吴国邦还联合其他村民一起成立黎平县孺子牛种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凤凰山养殖场,让附近4个乡镇48名村民共享养牛产业的红利。同时,他还发动其他村民在六背山种植草料,惠及近两百名农户增收,让当地经济有了新的起色。
正当离别之时,吴国邦兜里的电话响个不停,“最近想要一起养牛的村民都要把我的电话打‘爆’了。”吴国邦接起电话匆忙离开的身影深深烙印在陆毅心里。
黎平只是农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养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省,黔东南、六盘水、安顺……每一个依托牛产业发展的地区都镌刻着农行人助力牛产业发展的足迹。
一直以来,贵州肉牛产量、产值居全国前列,已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深谙养牛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性,农行贵州省分行将牛产业当做“服务三农”的着力点,组建“牛专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惠农e贷等贷款投放,精准支持牛养殖农户金融需求,以“农行经验”支持贵州牛产业发展“牛气冲天”。
农行贵州省分行从人员组织入手,由上至下组建省、市、县牛产业服务专班,屡次下发牛产业服务专项提示做好技术指导,并配备专额信贷资源,从人力、资源、专项信贷规模等方面保障养牛产业顺利推进。
“精准滴灌”特色产业发展当循精准之法,在畅通信贷渠道的基础上,该行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及金融产品,让每一笔贷款精准输送到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助力贵州养牛产业风生水起。
抓住黄牛集团这个龙头企业“牛鼻子”,农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农业信贷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抱团发展,共创“农行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省农担担保合作”模式,助力黄牛集团扩大产业链,并在肉牛养殖经营贷款、供应链融资、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再发力,助推全省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该模式打破三方单打独斗的旧格局,将有效的资源聚合在一起,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发展,使全省牛产业发展资金有保障、担保有力度、发展有强度,促进养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农行贵州省分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孙勇刚说。
抓好龙头企业也不能忽视一个个养牛户的资金需求,如何将资金送到养牛户手中仍是激发产业活力关键。
该行依托龙头企业供应链,并从养牛户个性化需求出发,研发数款特色化金融产品:与国家乡村振兴部、农业农业部联合创新纯信用产品“富民贷”,执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及省农担联合创新免收担保费的“三农抗疫贷”,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贴息支持;专门针对肉牛产业创新“肉牛贷”以低利率帮助养牛户轻装上阵……各类个性化金融产品让养牛户彻底告别“融资难、融资贵”。
丰富贷款品种,执行利率优惠政策的同时,该行专门针对牛养殖产业出台了贷款额度免扣减、中长期限、灵活选择按约还息到期还本信贷政策,更好地满足养殖经营户融资需求。
近年来该行已累计投入28.7亿元贷款,以点带面精准支持贵州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滚烫的数据,有力见证农行人脚踏实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力。在贵州牛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春天里,农行人正以星星之火引来全省牛产业发展的蝴蝶效应。看,在农行人的努力下,一幕幕风水草地现牛羊的美景正在贵州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