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普定县和谐村

文明新风变“常态”

本报讯 (记者 向莹)“后天有一台喜酒,要分头负责采购、做菜、收洗碗盘……”2月16日,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红白事理事会会长支艳正在为村民申报的办结婚酒席一事进行统筹安排。

“以前办酒席攀比之风严重,导致严重的粮食浪费。”支艳说,“吃酒的人负担也不小,村民颇受困扰。”

变化发生在去年。为全力开创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普定县针对乡村创建,主要实施文明乡风易俗美德工程,广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治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推动文明乡风形成。

在这一背景下,和谐村加大工作力度,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真实意愿和想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引导群众统一思想并获取群众表决同意,讨论制定“人情新风”村规民约,实行婚丧酒席申报制度,全村共同遵守执行,抵制滥办酒席歪风。

“制度规定,除婚丧酒席外,其他酒席一律不准办理。而且时间、体量严格控制,婚嫁酒1天,丧事酒最多2天;办酒桌数最多30桌,礼金最高100元。”和谐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家鹏说,出于节约粮食的考虑,该村还创新推出“四钵宴”,即一钵荤菜、一钵素菜、一钵烩菜、一钵汤,分量不够可以加,但绝不浪费。

开辟设立村级餐厅,在红白事理事会协助下,为办酒席群众免费提供办事场所、平价烟酒饮料、主持典礼、收账记账等便民惠民服务;落实奖惩制度,对违规操办酒席不听招呼或参与违规酒席送礼、帮忙的群众,没收全部礼金和餐具,取消其享受惠民利民政策,并对操办者处以适当经济处罚……根据自身实际,和谐村推出了不少“土办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前期,针对村民群众的顾虑,村支‘两委’主动靠前,贴公告、走上门,耐心为办事村民家的客人说明酒席‘四钵宴’是村里的规定,并非办酒席人家的故意怠慢。”杨家鹏说,当新习俗变成“常态”,周边村寨及外地亲友逐渐习惯,村里工作也更好开展。

“现在村支两委搭桥,并有红白事理事会为大家提供一条龙服务,大家都拍手欢迎。”和谐村党支部书记王成伍说,通过系列有力措施,大操大办、乱办滥办酒席之风在村里逐渐消失。

--> 2023-02-23 普定县和谐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804.html 1 文明新风变“常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