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任务,将伴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的全过程;贵州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致力于互利共赢,成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征程上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奋力奔跑在千军冲阵的高质量发展主赛道,面对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千帆竞发的区域竞合之势,如何巩固已有基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
历史与现实的考量交织,省委主要领导发出“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宏声,这是分析贵州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形势作出的深刻论断,为贵州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击楫奋进指明了方向。
高水平开放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刻把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强大动力,让高水平开放之声响彻贵州大地。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标识,扩大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
梳理发展脉络,定位现实坐标,不难得出结论:贵州发展快的时期,也是开放好的时期,“黄金十年”贵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大跃升,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今后要实现党中央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功成系于开放。打开地图观照,或许更能直观展现开放对于贵州的极端重要性——
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西藏等西部12省区市以及海南省和广东湛江市串珠成线,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
机遇在前,发展当前,不甘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必须做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的实干家!读懂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就能深刻理解“黄金十年”里,贵州苦心孤诣、倾尽所有也要架构起“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四梁八柱”的良苦用意:擦亮开放名片,敞开的是山门,拥抱的是未来。高扬开放旗帜,迈出的是脚步,改变的是眼界!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从“要想富,先修路”,到瞄准东南西北4个方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速平原”跃动而出,交通巨变重构大开放新格局。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史海钩沉,从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筑“石门道”,到明代奢香夫人开辟龙场九驿,长风古道、马蹄声碎,凿穿山门筑路,只为开放,历史的悲辛与浩荡,系于开放。
拉起开放的思想闸门,贵州没有辜负时代馈赠的机遇,找准定位,补齐短板,苦干实干,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了强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乘云直上站在了开放的前沿。
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贵阳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之一,形成了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川渝滇等地区的高铁通道;9个市(州)均建起机场;全省水运航道里程达3954公里。贵州大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打通了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形成多向通道物流顺畅衔接的重要国际货运枢纽,为助力贵州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保障。
向北,贵州实现中欧班列每月4列图定开行,线路覆盖莫斯科所有站点和欧洲腹地马拉、汉堡、布达佩斯;向西,“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过境模式在贵阳落地,来自东盟国家的货物可通过多式联运经中老铁路至我国境内中转,再由中欧班列出境;向东,与广州港集团、湛江港集团、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沿海港口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黔粤班列实现双向开行;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贵州成为区域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通道物流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的港口……
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环境,给企业方便、给人们信心、给发展护航。
2月16日,编组55辆满载女鞋、化工品等物资的X8096次列车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安全驶出,经川黔线一路北上,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俄罗斯,这是本月开行的第4列中欧班列(贵州),预计本月共开行6列,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开放。中欧班列(贵州)自2023年以来,单趟列车由原来的50辆增加到55辆,较之前单列增加了10%的运量,截至目前,今年共开行8列,发送货物63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运输增长了1426吨,同比增长29.13%。
新开放模式,拓展开放领域,集成开放优势,充分发挥综保区桥头堡功能,把握好错位发展竞合关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是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此相系的是,2022年贵州双向投资跑出新速度,实际使用外资5.31亿美元、增长123.49%,高于全国115.49个百分点,增速为近年来最高,总值和全国占比均实现翻番;支持企业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额18.02亿美元、增长34.21%,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01亿美元、增长228.75%。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既考验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也检验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智慧。只有始终坚持“开放促进”不动摇,“跳出贵州想贵州、站在西南谋贵州、放眼全球看贵州”,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持续有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筑高质量发展体系。
贵州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任务,将伴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的全过程;贵州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致力于互利共赢,成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征程上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让高水平开放之声响彻贵州大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还需久久为功,继续擦亮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茶博会等一批知名展会和论坛等具有世界影响的贵州烫金名片,持续释放“山”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融”的文章,全力提升西南区域开放枢纽作用,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地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定能乘八面来风,开发展新局,赢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