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创新工作方法 打造“同心”品牌

毕节市中医医院深入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张道元 雷鸣

毕节市中医医院“刘尚义国医大师毕节传承工作站”于2022年10月被省委统战部纳入第一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重点创建名单以来,紧紧围绕“六有”标准,探索实施“345工作法”,深入推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同心国医弘国粹”党外知识分子实践创新基地品牌,有力推动毕节市中医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省中医医药管理局以此做法为载体上报的创新项目,获得2022年度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项目一等奖。

“三个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毕节市中医医院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采取专题会议、干部职工会议、深入科室等方式,及时向全院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相关会议精神,迅速将该院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了基地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省政协常务委员、毕节市农工民主党副主委、毕节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全华,无党派人士、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杜林带领全院党外知识分子开展集中学习10余场次,强化思想理论基石。

基地采取发布学习提示、微信推送学习要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等内容,进一步团结引领基地专家团队及医院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四措并举”筑牢保障基石

建强“一个阵地”。该院投入资金150万元,加强基地建设,基地现有临床经验示教功能的专家诊室、示教观摩室、资料室(阅览室),整理并收纳了刘尚义从医经历和学术思想著作等,使工作站成为中医继承人和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的阵地。

强化“两个覆盖”。明确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委办专人负责刘尚义国医大师毕节传承工作站党的建设工作,工作站8名同志中,有5名为中共党员、2名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1名为党外知识分子,确保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育强“三支队伍”。组建以刘尚义为首的大师团队(14人)、省外中医专家流动人才团队(8人)、中医传承团队(8人)三支队伍,将刘尚义长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通过工作站这个平台代代相传,将基地打造成为中医人才基地。

建立“四项制度”。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政治理论学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推进基地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五大载体”激发同心合力

大胆任用,激发人才动力。毕节市中医医院现有中层以上领导干部89人,其中党外干部32人(院领导班子成员2人,科级干部30人),占比36%。

建言献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党外人士高层次人才座谈会,鼓励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及高层次专家人才积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鼓励党外知识分子高层次专家人才继续发挥党派优势,进一步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

学术传承交流,培育人才。组织开展《中医发展纵横谈》专题学术讲座及“刘尚义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暨毕节工作站第一届学术交流会”,邀请省内外的专家、教授、毕节市内专家和各县区的党外知识分子300余人参会,共享学术成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勇赴疫情一线,贡献中医力量。该院院长徐全华、党委副书记肖良国带领87名党外知识分子及党员干部职工,勇赴毕节市方舱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践探索总结出了疗效显著的“三方四法”。

开展义诊,保护群众健康。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开展中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通过健康养生知识讲座、现场义诊等方式,为广大群众解除疾病痛苦,深受群众好评。目前共开展健康义诊8场,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 2023-02-19 毕节市中医医院深入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410.html 1 创新工作方法 打造“同心”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