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大通道推动大开放

(上接第一版)

2022年8月27日,贵阳国际陆港发出首列黔粤班列,标志着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行。作为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的延伸,贵阳国际陆港可不断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服务质量,着力推进通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平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好消息接踵而至。2月16日,贵州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贵阳国际陆港建设、贵阳综保区建设、拓展供应链物流平台、企地对接合作、智慧交通合作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水运:潜能不断释放

2月3日,乌江水运2023年“第一船”启运,27艘满载黄磷渣的500吨级货船从余庆县境内沙湾码头陆续发航,运往重庆涪陵沿江的水泥厂,总共15000吨。

“全省有港口码头208个,年货运吞吐能力3803万吨。今年乌江水运要力争完成既定的120万吨运量。”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齐说。目前,乌江水运已投入500吨级货船近130艘,运力达6.5万吨。

同日,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省加快构建适应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水运体系,以及塑造市场竞争新优势的强力举措,标志着我省水运发展潜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乌江是我省北上长江的重要出省水运主通道,于2021年全线复航;2022年6月,思南港区邵家桥码头正式开港,这是乌江复航后,贵州投入运营的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乌江水运复苏两年多来,共发出货船近1500航次,运送货物超过65万吨。

另一边,红水河上连滇黔桂,下连粤港澳,是西南地区通江达海距离最短的一条水运通道,流域内的望谟港是贵州规划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港口之一。立足资源优势,当地正大力打造精品果业产业园、红色旅游景点、港口观光设施等。

截至2022年,贵州共建成航电枢纽6座、便民码头220座、渡改桥150座、溜索改桥15座,全省航道里程3954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管理里程突破1000公里。

航空:规模持续扩大

春节刚过,铜仁德江机场全面复工,每日有200余台机械、300多人参与作业。预计今年8月份将进入航站建筑建设,全年完成总投资5.5亿元。

铜仁德江机场是全省“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1.5亿元,预计2024年9月底完成飞行区竣工及行业验收,建成后能满足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50吨、飞机起降4762架次的目标设计。

目前,贵州“一干十支”机场布局形成,实现民用运输机场9个市(州)全覆盖。

今年春节假期,贵阳机场共计运输旅客26.33万人次,起降航班20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27%、5%。此前,贵阳机场已相继开通了贵阳至泰国、贵阳至香港的国际客运航线,对促进贵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贵阳机场区域枢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贵阳机场已迈入大型机场行列,成为推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贵阳机场已具备保障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万人次、货邮25万吨、飞机起降24.3万架次的能力,形成了双跑道“比翼齐飞”、航站楼“三位一体”的全新格局。

“我们将集中力量强化开放通道的联通,紧抓口岸建设,聚焦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展。”贵州双龙航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李伟说,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开通国际客运、货运航班,新增东南亚等国家的经济航线,提高国际经贸往来便利化。

--> 2023-02-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396.html 1 大通道推动大开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