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蓝图绘就千般景 奋楫扬帆万里程

——清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笔

天蓝水清的清镇市红枫湖。 代胜强 摄

贵阳生态体育公园。 代胜强 摄

1月29日,清镇市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 代胜强 摄

清镇市暗流镇暗流河村产业基地。 代胜强 摄

位于清镇经开区的贵州中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代胜强 摄

2月7日,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配件车间工人正在打包产品。 李锦明 摄

胡俯茂 罗文福

回首2022,展望2023……催征战鼓声声急,落地项目日日新。

2023年1月29日,在稀美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年产1100吨钽铌金属新材料高端制造项目现场,清镇市开年“第一战”——清镇市2023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气势如虹、誓言铮铮。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2年,清镇市围绕中央、省和贵阳市稳经济等系列决策部署,紧扣“强省会”行动和“一百两千三区”建设,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39亿元,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22.36亿元、增长23.8%,完成留抵退税10.65亿元、增长256.8%,市场主体净增6700户、总量突破6.1万户。

一处处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一串串鲜活的数据见证,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蕴含着清镇调结构、激活力、行稳致远的发展新思路,也见证了清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2月14日、15日,清镇市“两会”相继召开,新征程承载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作为。234名政协委员和244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争姿态,清镇市尽锐出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从新发展理念中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全面壮大县域经济 集聚强劲发展势能

“年初就有70%的开机率,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配件车间主任左伟说,这个开机率比过去两年提高了20%,凭借今年市场回暖的“春风”,企业目前在手的订单充裕,发展势头也蒸蒸日上。

联塑科技主要生产PVC-U排水管材、PVC-U双壁波纹管、PE-PPR环保健康给水管等产品。随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联塑公司先后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以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成长,从而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清镇市坚持全市“一盘棋”,以最大的热情、用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能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优质服务保障,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开方施策”——

重点聚焦“一主一特”产业,紧扣“六抓”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推动企业安全持续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成长潜力持续增强。

1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29.5万平方米建成招商,项目进驻率88.1%;收储工业用地2099亩;经开区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建成运营,社会事务全面剥离,“园区事园区办”运行更加高效顺畅。

贵阳市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贵阳市赤泥综合利用研究院组建成立,2.7亿元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成功投放,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等32个铝及铝加工和中高端制造业项目成功引进,新引进工业项目到位资金62.79亿元,15万吨再生铝等7个延链补链关键项目加速推进,合鼎智能制造等1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培育上规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96.1亿元。

精细提升人居环境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这里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小区改造后走在里面到处都赏心悦目!”2月13日,在清镇市源兴安置小区,小区居民方建华看着提质改造后的小区环境,感慨不已。

清镇市把群众的需求和满意作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实施“一街一策”“一巷一景”,从地下、地面、立面、空中分类实施改造,同时注重挖掘街巷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幅提升背街小巷“颜值”。

抢抓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机遇,紧扣“六抓”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持之以恒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乡建管水平、居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乌长高速、沪昆国高等外联道路加快建设,城北新区三号路全面打通,马横路建成通车,观清路清镇段、东平路实现提升改造;139个“15分钟生活圈”项目、7个农超市场、3741个停车位、34个老旧小区、100条背街小巷全面完成新改建,13个棚户区深入实施燃气、雨水、污水、供水等管网新建54.5公里、改造60.3公里;14个医共体搭建完成,15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与6.6%。

5.02万亩高标准农田、7000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基本建成,2.1万亩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增产增收1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全省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温氏高效生态养殖双层小区建成投产,次早熟水果生产基地、畜禽加工(屠宰)产业园、现代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1%;城乡一体化供水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升至95%、97%。

数字经济活力迸发 生态系统持续优化

“自主研发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应用以来,清镇市‘两抢’案件破案率达100%,参与建设项目‘制高点监控+红绿灯调控’系统让城市有明亮的‘慧眼’和聪明的‘大脑’。”贵州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礼才说,公司借助数字技术优势,深化智慧城市AI“万物联网”,全体市民逐渐享受到一网统管、一网统办、一网协同的数字生活。

以融合推动创新,清镇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赋能行动,全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战,构筑产业互联新优势,培育大数据人才新增逾500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示范企业45家,成功引进数字经济企业6家,入选省级“百企引领”“万企融合”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3个、贵阳市级融合优秀示范项目3个,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速达122.36%、位居贵阳市首位。

2.3万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全面完成,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鸭池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落地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0%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

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有序推进,鸭池河、暗流河、红枫湖等重点水域全面退捕禁捕,“双控”制度及“双碳”战略深入落实、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2.5%。

释放发展内力潜力 激发改革动力活力

1月15日,在清镇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市长吴永康代表清镇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既盘点了清镇2022年取得的亮眼成绩,也规划了清镇新一年的发展蓝图。

看大势——

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国家、省、贵阳贵安的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改革正在发力见效,疫情形势进入新阶段,清镇产业发展加速升级转型、营商环境加快改善提升、市场活力持续竞相迸发,将有力推动全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23年清镇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

谈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链条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链条。

围绕以铝及铝加工为主导、新型建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紧盯项目建设,推动项目互补发展、产业高品质融合;强化企业培育,帮助支持企业科技赋能、绿色改造、智能升级、发展壮大。围绕以物流为主导、以人力资源服务为品牌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优秀物流园区优势,打造立足贵阳贵安、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清镇独具的贵州(清镇)职教城人才资源大市场,全力打造职教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产业。围绕以生态家禽为主导、以绿色蔬菜为辅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话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完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居民“四项收入”;大力实施“公办强校”工程,加快推进卫城小学改扩建等20个教育项目,持续强化师资力量补充及优化,新增幼儿园、小学、初中学位各2880个、8055个、2400个,全力提升基础教育供给水平;大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工建设赤天化大健康产业园,完成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及二期儿童医院主体建设;开工建设数据湖城、广大城等保障性租赁住房286套总面积1.99万平方米,推动中环、中铁云湾等保障性租赁住房922套总面积4.85万平方米建成投用。

大潮激荡,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岁序更新,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向着新目标,从春天出发,清镇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3-02-17 ——清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笔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346.html 1 蓝图绘就千般景 奋楫扬帆万里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