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织金平远古城位于城区繁华地段,走进这里的游客总会不由得放慢脚步,享受片刻悠闲时光。品尝地道的织金本土美食,在皂角米、竹荪、南瓜等农特产品的味道中品尝乡愁,走进蜡染、刺绣馆体验非遗魅力,“一站式”的悠闲旅游体验,让不少前往百里杜鹃、黄果树瀑布等景区的游客将平远古城加入行程。
距贵阳90分钟车程,距百里杜鹃50分钟车程,距黄果树瀑布60分钟车程,与织金东高速路出口相距仅5公里,紧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织金洞的平远古城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如今已成为贵州中西部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从2019年开业至今,平远古城仅用3年时间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彰显出独特的地方特色,继入选贵州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之后,织金平远古城又被列为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
对于平远古城3年来的迅速发展,织金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王纯表示,古城最大的特色是文化,而“文旅+多产业”的发展模式则是推动古城广受欢迎的“法宝”。王纯介绍,“宝桢故里”是平远古城的一大文化IP。分为一、二期工程的古城,目前已建成市井织金商业A区、文庙、财神山、丁公祠、国学院、山里人家、织金人家、朝门人家及部分园林景观、市政配套设施等,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让古城呈现出独特的气质,也是讲好古城故事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个文旅消费集聚区,业态的合理布局也是关键所在。王纯告诉记者,平远古城的物业全部自持,规避掉业态不能合理统一的弊端,公司与入驻商家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激活了旅游产业市场。在此背景之下,在招商内容涵盖上更能统一规划,满足旅游者休闲、住宿、度假、体验、康养等综合需求。在汇聚了多元餐饮业态的平远古镇市井织金商业A区,“乡愁”和“黔味”成为最大主题,突出本土特色、聚集贵州知名餐饮企业,打造出美食名片,形成“舌尖经济”。同时,“乡愁”也是整个古城的商业定位,打造的农特产业基地、青年创业基地和非遗文化产业基地,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休闲和消费体验。同时,开放国学艺术馆,通过展示奇石文化、书画作品等,成为织金对外展示文化形象的一扇窗口。
目前,平远古城二期工程已在建设中,建设内容涵盖“一核、一环、一带、两轴五门、六大文化空间、两大服务功能区”,千年织金平远楼、宝桢故里博物馆、市井织金B区,民宿等新建项目将很快与游客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