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白云:锚定目标 阔步前行

杨唯

崛起中的白云区新貌。 (白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白云区泉湖街道梵华里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文创工坊,市民在学习民间蜡染技艺。 郭芮羽 摄

比亚迪贵阳弗迪动力高压电气工厂车间。 杨唯 摄

泉湖街道米兰春天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 梁婧 摄

白云区泉湖公园。 (白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2.17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8亿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6.3%……2022年,白云区深入践行“12345”白云“强省会”奋战路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站在新起点,承载新使命。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白云区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在“强省会”新赛道上加快建设省会城市新中心,持之以恒推进白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实现更高质量。

■ 看成绩 提振发展信心

2022年,是白云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聚力产业提质增效、扩量升级,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步伐更稳、势头更好——

工业转型持续推进。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主特”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24%;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9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占全市新增总量的36.4%;加快推进“腾笼换鸟”,盘活工业用地608亩、闲置厂房35.34万平方米,收储工业用地740.6亩,新开工标准厂房110.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57.5万平方米,工业投资完成45.78亿元。

服务业稳定向好。深入推进消费提质扩容、零售业创新工程,全力激发消费活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91亿元,限上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增长10.4%、0.9%;着力壮大数字经济,新引进金山云等20家企业入驻园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2%;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53.18万人次。

农业产业持续增效。深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81亿元、增长4.1%,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完成42.13亿元,加工转化率达65.36%;突出“稳粮、强菌”,粮、菌产值分别增长40%、58%;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新增种养大户30户、家庭农场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

突出扩规模、补短板、优品质,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持续提升——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深入实施“南融、中提、北进、东联、西优”城市发展战略,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新增开发边界15.7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2.12万人、总量达48.27万人,城镇化率达91.71%。

城市设施逐步完善。市域快铁白云西站建成投用,T2线有序推进,新建改造各类城市管网67.49公里,建成5G基站539个。

城市治理更有成效。聚焦垃圾分类、交通治堵、违建整治、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全力攻坚,干湿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开展各类交通违法专项整治3170次,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59栋、27.47万平方米,“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综合测评位于全省前列。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新引进总部经济项目8个,市矿能集团、金石集团总部等签约落地,华为贵州区域总部项目主体封顶,梵荣·中环项目竣工,建成商务楼宇7万平方米,已有综合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5栋、亿元以上楼宇1栋……

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以环境强引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权责清单事项18项,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提升至86.27%,区政务服务中心荣获“贵州省十佳政务服务大厅”称号;大力开展政银企对接助企纾困,为1572家企业提供67.8亿元贷款支持,为426家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7.93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348户,总量突破4万户。

开放环境更为优良。制定区域开放发展枢纽区“1+2”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年引进优强企业32家,签约资金325.09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80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1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FDI口径)完成5011.6万美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区属国企加快实体化、市场化、集团化转型,全年营业额36.62亿元,较2019年增长13.4%。

创新环境充满活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新增入孵企业(创业团队)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2家,“真抓实干科技创新明显地区”排全省第二位,“三上”企业R&D经费支出17.5亿元,排全市第一位。引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急需人才4786人,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万人次,建成投用人才安居保障房617套。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面办结,麦架河、小湾河、宋家冲河流域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面加强靛山、青山、云雾山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达45.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

以发展惠民、以实事利民、以服务便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有成色、安全感更有保障——

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扎实推进。建成“15分钟生活圈”9个、停车场8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225个,提升改造农超市场5个,改造老旧小区4445户、棚户区2455户、背街小巷30条,免费开放67所学校体育场地,错时开放11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

农村“五治”成效明显。提升改造农房风貌1050户,全面完成青山、摆茅、马堰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外运垃圾减量至57.9%,完成改厕1348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日渐形成。

教育医疗供给更为优质。以公办强校两年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高品质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贵阳六中新校区建成投用,新建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3870个,学前阶段公办率提升至61.38%,义教阶段巩固率达97.57%;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落地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门诊建成投用,区医院改扩建完成,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年发放各类救助金1400余万元、增长2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职工个人医保账户实现“家庭共济”。统筹城乡就业12381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

■ 定思路 凝聚奋进力量

2023年,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白云地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绿色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市调控目标范围内。

贯彻总体要求,锚定预期目标,该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扩大投资,聚力提振消费,强化经济增长支撑。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要、项目为大,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同时,着力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丰富和升级消费供给,激发和增强消费活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消费。繁荣发展文旅产业,让城市品牌更响亮,让旅游产品更丰富,让服务水平更优质。

聚焦转型升级,聚力工业倍增,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围绕“一主一特”和央企制造业集中发力,推动主导产业做强,聚焦“汽车电子、电子医疗器械”育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全省电子元器件集聚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扩能,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做优做强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全力做优园区平台,持续优化园区服务机制,着力强化园区要素保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紧盯云服务、嵌入式软件、信创体系三个重点,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城市建设,聚力精细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坚持高标准规划,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推进观白中心融合先行区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92%,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着力打造区域性楼宇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聚焦都市农业,聚力发展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都市版。扎实抓好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做特现代农业产业,坚决稳粮,突出强菌,持续优菜,做实精果,发展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全力推动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1+1”发展试点,充分调动村民、村干部及其他有关经营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聚焦绿色发展,聚力保护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精准科学治污,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新增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森林管护率达100%,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倡导崇尚自然、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的生活新风尚。

聚焦深化改革,聚力开放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把“贵人服务·简便宜心”的营商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区域开放枢纽、区域合作通道、开放经济平台建设,狠抓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环境优化、人才引培,全力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枢纽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链式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乡友招商,大力营造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强县试点县”建设,持续实施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和人才倍增计划。

聚焦共同富裕,聚力民生保障,全力提高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新建4个“15分钟生活圈”,新增公共停车位1664个,新改扩建农超市场4个,改造棚户区4490户、背街小巷22条,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927套。持续推进农村“五治”,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50栋,改造宜居农房350栋;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以上;突出“干湿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提升改厕成果120户;深化“治风”成效,确保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深入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强化就业、创业、专业、企业“四业”联动,全面落实困难群体提标提补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40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建设“健康白云”,加快区疾控中心、区中医院建设,完成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主体工程,建成智慧卫生急救站3个;深化与省医医疗集团合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设施补短板工程。

聚焦发展安全,聚力风险防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平安白云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做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更好地向事前预防转型,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入省市前列。

聚焦务实高效,聚力转变作风,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始终做到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为民担当,始终守牢廉洁底线,深化“强作风、优环境”行动,持续整治“庸、懒、散、软、浮、推”作风顽疾。

--> 2023-02-16 杨唯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282.html 1 白云:锚定目标 阔步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