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南明:纵深推进“强省会” 新征程上创新绩

风景如画的南明区。 赵松 摄

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舞蹈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室内课间健身操。 赵松 摄

南明区望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辖区老年人检测血糖。 赵松 摄

南明区政务服务大厅法人服务区,咨询帮办人员引导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人员取号。 赵松 摄

高艳飞

勇立潮头扬风帆,不负韶光万里程。

2022年,南明区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扎实推进“强省会”,各项事业在披荆斩棘中破难前行,成功实现了“保首位”“过千亿”目标,高质量发展评估考核保持全省前列,再次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中国西部百强区”。

立足新的一年,谋划未来发展,南明区将继续发扬“忠诚实干、团结担当、奋勇争先、敢于胜利”的新时代南明精神,为谱写“强省会”南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不懈奋斗。

■ 回眸2022

实干担当 主动作为 “六强”工作成果丰硕

2022年,南明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市第一个千亿级区县,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站在了新征程的起跑线上。

这一年,南明区提高发展质量,综合实力实现历史突破——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71.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35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289.85亿元,总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05.43亿元,实现标志性突破、台阶式跨越。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工业,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聚力发展新型都市工业,夯实“强省会”产业基础,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3.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紧盯重点潜力企业培优育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6.7亿元、排名全市第二,同比增长6.9%、排名全市第四。紧盯“一主一特”产业招大引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突破,增加值同比增长535%。签约入驻了爱思益普、联积电子等优质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43.75亿元,使用厂房12.62万平方米。坚持高效率建设,完成标准厂房开工30万平方米、建成20.8万平方米,收储工业用地165.55亩,快速提升了工业承载能力。先后组建了4支总规模35亿元的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帮助贵阳臻芯科技、贵州酱酒集团获得省级基金支持7.75亿元。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消费,现代服务业更加活跃——

不断做优做强南明数字经济集聚区,全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收43.47亿元。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全年完成62家商贸企业上限入统。组织商贸企业深入开展促销活动,重点消费场所客流同比增长27.8%。聚焦“两大提升”、推进“四项行动”、优化“六爽要素”,全区旅游接待总收入达261.46亿元,游客人均花费排名全市第一。青云路步行街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青云市集入选2022年省级夜间美食街区。申报认定亿元楼宇2栋,全区亿元楼宇达15栋。申报认定总部经济企业5家,全区总部经济企业达33家。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城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贵阳贵安“一核三中心多组团”规划布局落地,“南云老城核心”打造全面启动。新建“15分钟生活圈”18个,完成项目建设456个;提质改造农超市场21个,城区农贸市场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新增停车位4805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棚户区改造23761户、老旧小区改造11804户、背街小巷改造110条、地下管网改造266.63公里,“一圈两场三改”年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打通6条“断头路”,完成省人民医院东门“环岛”、市妇幼保健院停车“港湾”等一批治堵工程,聚焦重点时间、重点区域强力开展交通治堵,助力全市拥堵指数退出了全国前15位。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三农”,乡村振兴更加富美——

聚焦乡村振兴、聚力活市联工,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区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4%,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3家。“五治”工作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精准做好产业增收、改革增收、就业增收,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全区未发现规模性返贫致贫人员。实施农房风貌整治247户,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永乐乡201户新(改)建户厕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专家组认可,乡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干井村成为全市试点村寨。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环境,发展动能更加充盈——

紧盯“五个一办”,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通过省级“2+2”一窗通办改革试点验收,“一窗通办”事项占比10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从37.8%提升至86%,全区网上可办率100%,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全省通办”业务量居全省第一。全年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6.2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万余户。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6.36万户,同比增长15.01%。“四上”企业净增102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入选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8人、占全市67%。“三上”企业R&D人才数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南明区全力以赴强民生,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6000个。32所学校授牌“省公办强校培育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连续五年位列全市第一。南明甲秀高中一本和二本上线率分别达97.22%、100%。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花果园门诊部全面建成,区疾控中心新大楼、花果园第六卫生服务中心、保利凤凰湾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广东省中医院与贵州省共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实质推动,省级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构建起以“五统一”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模式,初步形成三级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布局,15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0个养老服务站完成提升改造,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15个婴幼儿照护机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5个。

■ 奋进2023

砥砺前行 奋勇争先 全力抓好“九个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纵深推进“强省会”行动关键之年,是南明区打造“省会核心、筑城客厅”的重要一年。

在近期召开的南明区“两会”上,《南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南明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以上,在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6.5%、47%、4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2万人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在全省市县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中排名I类区县前列。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今年,南明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聚焦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坚定扛起打造“省会核心、筑城客厅”的重大使命,紧扣“保首位、五个新”奋斗目标,奋力推动“强省会”行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努力开创南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具体实践中,南明区将重点抓好“打好投资消费‘组合拳’,促进经济发展新跃升”“突出工业强区‘主攻点’,增强都市工业新动能”“聚焦现代服务‘高端化’,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做足城市更新‘大文章’,致力功能品质新提升”“争创乡村振兴‘排头兵’,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走好绿色发展‘主路径’,迈上生态文明新台阶”“用好改革开放‘关键招’,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织密民生保障‘幸福网’,顺应群众生活新期盼”“筑牢风险防控‘生命线’,提升安全稳定新水平”等“九个新”,奋力实现定下的目标——

打好投资消费“组合拳”,促进经济发展新跃升。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高质量项目,以政府有效投资激发带动社会投资。全力投入“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民生领域投资30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品牌名店,加强对首发首秀和首店首牌经济的精准招引,引进全国知名品牌、网红品牌不少于100家。提质升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丰富美食休闲、文创体验、非遗展示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过夜游客增长10%以上、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1%以上。

突出工业强区“主攻点”,增强都市工业新动能。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坚定不移做强新型都市工业,实现质的明显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围绕“芯、件、板、机、器”五大板块,重点聚焦半导体研发、设计、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5G+物联网、智能终端生产制造等方向,引入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标杆企业。

聚焦现代服务“高端化”,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为导向,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夯实南明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做足城市更新“大文章”,致力功能品质新提升。大力推进城市精深化开发、精准化改造、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引领力。

争创乡村振兴“排头兵”,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关键位置,聚焦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走好绿色发展“主路径”,迈上生态文明新台阶。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紧扣“绿色经济”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招”,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塑强竞争优势。

织密民生保障“幸福网”,顺应群众生活新期盼。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着力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筑牢风险防控“生命线”,提升安全稳定新水平。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明。

--> 2023-02-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281.html 1 南明:纵深推进“强省会” 新征程上创新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