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集聚中强链 集约处见效

小小经开区,不足1平方公里的工业厂房内,2022年,铝产业产值竟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3亿元,48家铝企林立,52种铝制产品俏销市场。集聚强链,集约见效,这是六盘水市水城经开区谱写的精彩创业故事。

披一身早春的寒气,记者第7次探访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从毫不起眼、渐成气候,到令人惊诧、原来如此,每一次探访都有惊喜,每一次对话都有收获。

7年前,水城经开区铝产业还因产品单一濒临停产;7年后,贵州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跃动而出,规上工业土地产出率位居六盘水产业园区榜首。

逼仄的地理空间能铺展出怎样的发展图景?扎根在底子薄、包袱重的原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没有快人一步的起跑线优势,缺乏铝矿资源的先天支撑,水城经开区铝产业何以一鸣惊人?

答案,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发展定力中——

谌晗

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土地集约是贵州现代工业的必然选择。

行情走俏,铝锭销售订单纷至沓来;市场低迷,铝锭滞销、厂房闲置、设备停摆……水城经开区也曾经历发展的阵痛,剧烈反差背后,在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双元铝业)常务副总经理田海军看来,是赚快钱的心态使然。

触底中筑底,困境中重生。这7年,从盘活闲置厂房到自主造血组建铝棒生产企业消化电解铝产能,从亮出最大诚意招引10万吨圆铸锭入驻到跨越千山万山推介产品,故事或有起承转合,主题鲜明深刻:让每一座厂房都奔腾起来,让每一寸土地都金贵起来!

7年光阴流转,在工业大突破的激越号角里,击鼓精进,从拒绝“另起炉灶”,苦心孤诣制定铝产业发展规划,到滚石上山破解“卡脖子”难题,铝产品实现四次就地转化,水城经开区铝产业的蝶变深刻昭示:保持定力,就要把既定的思路坚持下去,更要升维升级;保持定力,就要把既定的举措落实下去,更要精准精细。

从铝产业一域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全局,从水城看贵州,激荡思潮无限: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土地集约是贵州现代工业的必然选择。

“在家抓项目、在外抓招商”“多一些静气,以十年为计做强一个产业”“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在水城经开区同党员干部、企业家座谈调研,他们的述说回应定力的思辨: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历史眼光,锚定目标不松劲的干事气度,不为发展常规波动所惑的境界。

答案,在“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产业格局中——

“摊大饼”管饱,但营养不够,得多“蒸小笼”,饮食如此,做强得之不易的工业园区,亦复如是。既要追求园区经济的“吨位”,也要深度谋划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出。

在产业平稳发展期,慧眼识珠,完善闭环;在产业高速增长期,抢抓机遇,实现跃升。阶段不同,重心有异,这是做强园区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水城经开区的实践逻辑:聚链,更要强链;见行,更要见效。

进入新阶段,每年14.5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同下游需求相比捉襟见肘,产业要提质、企业要利润,资源有限,如何分配?作为龙头企业的双元铝业,划出“硬杠杠”:看就业,看诚信度,看附加值。

“市场之手”一旦发力,产业格局加快重塑,量变的积累,催生质变的飞跃:从棒材、板材初级产品到电饭煲、电磁炉家用电器,漆包铝线、铝电池箔工业产品,产品转化多元丰富,附加值最高实现80倍增长,“一滴铝水不出园”的传奇如此惊艳。

有限的资源进入“精打细算”,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作用充分显现: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漆包生产线,建成贵州第一条热轧生产线……路径创新后来居上,工业创举世所共见,“螺蛳壳里做道场”成为产业聚链成群、土地集约高效的生动诠释。

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先行先试的探索予人启迪: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是做强园区经济的题中之义,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深刻把握结构优化、产业建链、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等内在联系是路径所指。

答案,在“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准纾困中——

短短5年,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显平在与园区共奋进中,收获发展红利:营收从2018年的0.14亿元到2022年突破10亿元大关。创业数年,他还清了贷款,还用盈利款,邀来同行在水城经开区成立了莹聚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疫情之下,逆势上扬,秘诀何在?”记者的提问,得到了何显平坚定的回答:“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我们选择扎根的原因,暖心的跟进服务、高效的纾困解难,是我们追加投资的信心源泉!”

行进在水城经开区,目之所见,耳畔所闻,皆是动人故事:感动于“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的亲清政商关系,6家粤企抱团入驻;贵州第一条辊涂铝卷生产线迅疾投产,贵州佳铝铝业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将其归功于经开区加开“绿灯”保驾护航……

蹲点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亟待化解;有的企业谋求设备升级、技术改造,却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有的企业因用工成本增加,导致普通员工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才难得。

建立健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邀请业界专家、行管部门现场指导、深度参与;通过村(居)广泛宣传招工政策,邀请企业参与各类招聘活动……提高纾困解难精准度,发展中的矛盾就用发展思维解决,水城经开区的“把脉开方”可资借鉴: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活,市场主体的掌声总为实干家而响起。

为产业补白,为发展延链,为集约增效,又一个春天的故事起笔落墨:扎根康养水城破土,总投资28.3亿元的双元铝业技改项目火热动工;远赴古都西安招引,《绿色智能新材料光电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携手签署……

--> 2023-02-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6017.html 1 集聚中强链 集约处见效 /enpproperty-->